艺术考试网
全国站

四书五经: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书

chanong
2024-06-09 14:52:05
编辑说
《四书五经》是指的哪四书、哪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書】

介绍

四书是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单独成书,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相传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四位早期儒家代表人物所著,故称“四书”(亦称“四子”),简称“四书”。此后历朝历代均将“四书”纳入科举范围,从而为“四书”奠定了独特的地位。宋以后,“四书”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五经”。

南宋光宗绍兴年间(1190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搜集整理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书,编纂成一套经书。朱熹认为“先读《大学》而知其范围,后读《论语》而知其本,后​​读《孟子》而观其发展,后读《中庸》而求其古之精微”,并说“四书为六经之阶”(《朱子语类》)。朱熹的《四书注》是划时代的。汉唐是五经时代,宋代以后是四书时代。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论语》和《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最早将四书合编的人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但在朱熹之前,程颐、程颐兄弟就已经极力推崇四书。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初学之门”的本卷,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成文;《中庸》是“孔子心学”的本卷,由孔子的孙子子思“记而教孟子”。 这两本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家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究儒家思想最重要的文献。朱熹正是基于这种观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合编而成。由于它们是由早期儒家的四个代表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写,所以被称为“四子书”,简称“四书”。朱熹对这四本书分别进行了注释。其中,《大学》和《中庸》的注释被称为“章句”,《论语》和《孟子》的注释因引用他人的许多言论而被称为“集注”。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编纂的“四书”顺序原本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学问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的。由于《大学》和《中庸》篇幅较短,后人为了刻印刊刻的方便,便把《中庸》放在《论语》之前,就成了现在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顺序。

由于朱熹注《四书》不仅融汇了前人的学说,而且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世人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又由于以程、程、朱兄弟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日渐上升,朱熹死后,朝廷批准他所编注的《四书》为官书,从此风靡一时。元延祐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试题范围正式限定在朱熹注《四书》之内。明清时期衍生出“八股文”科举制度,试题全在朱熹注《四书》之内。由于这些因素,《四书》不仅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而且成为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成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小学教科书,直至近代。 因此有人将四书与西方的《圣经》相比较,认为它是东方的“圣经”。其实,无论是它流传之广,还是对中国人性格、心理的影响之深,这种比较一点也不为过。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一章,南宋以前从未单独刊刻,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公元前505-434年)所作。唐代韩愈、李翱秉持正统,推崇《大学》(与《中庸》同卷),北宋程氏兄弟更是百般推崇、推崇,甚至说“大学,孔子遗风,初学之门”。南宋朱熹继承程氏兄弟的思想,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朱熹作《四书注》时,《大学》成为四书之一。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都认为,《大学》是孔子及其弟子留下的遗风,是儒家的入门读物。 因此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

《中庸》原为《礼记》的一部分,南宋以前从未单独刊刻过,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公元前483-402年)所作。《史记·孔子世家》载:“子思作《中庸》。唐代韩愈、李翱秉持正统,推崇《中庸》(与《大学》并列)。北宋程氏兄弟推崇、宣扬《中庸》,甚至认为《中庸》是“孔子教诲的奥秘”。南宋朱熹继承程氏兄弟的思想,将《中庸》从《礼记》中取出,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朱熹作《四书注》时,《中庸》成为四书之一。 《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也大致相同,但现存的《中庸》经过了秦朝儒家的修订,大致是秦朝统一全国后不久写成的,因此每篇文章的风格都与《大学》不同,不再以“义”字开头两个字为标题,而是以文章的中心内容为标题。

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代记录、编纂而成。《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学等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从表达方式上看,《论语》语言精练生动,是格言式散文的典范。从编排方式上看,《论语》没有严格的编撰制度,每篇为一章,各章收为篇,篇与篇之间没有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分类,有重复篇章之嫌。到汉代,《论语》已有《鲁论语》(20章)、《齐论语》(22章)、《古文论语》(21章)三种版本。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基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纂、注释了新本。郑玄注释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销声匿迹。 后世注疏的《论语》版本主要有:三国魏国何淹的《论语》、南北朝梁代的《论语》、宋代的《刑衍》、朱熹的《论语》、清代的《刘宝南论语》等。

孟子

《孟子》是一部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字子舆,战国中叶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孟子和孔子一样,也曾率学生游历卫、齐、宋、鲁、滕、薛等国,还曾任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不像孔子那样受重视,他便回到家乡集门人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经》、《尚书》,阐仲尼之说,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荀列传》)赵启在《孟子序》中将《孟子》与《论语》作比较,认为《孟子》是“效法圣人而作”。因此,《汉书·艺文志》虽然只把《孟子》放在《注世略》中,将其视为诸子之书,但其实在汉人心目中,它已被视为辅助“经”的“传”书。汉文帝曾为《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等书任命博士,被称为“传博士”。 五代后蜀国君主孟昶命人将《孟子》等十一部楷书经书刻于石上,这或许是《孟子》被纳入“经典”的开端。南宋孝宗朱熹编纂《四书》时,将《孟子》纳入其中,正式将《孟子》提升到很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它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五经】

介绍

五经是儒家学说所依据的五部古代经典著作的统称。相传它们都是由儒家创始人之一孔子编纂或修订的。儒家原本有六部经典,即《诗经》、《书经》、《礼记》、《乐经》、《易经》和《春秋》。

秦始皇“焚书坑儒”,相传秦火之后《乐经》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又增补了《论语》《孝经》,共七经;唐代又增补了《周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代又增补了《孟子》,后来又有宋刻的《十三经注疏》流传下来。《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础著作。 从传统观念上讲,《易经》、《诗经》、《史记》、《礼记》、《春秋》称为“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的“注疏”,《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史记”,《尔雅》为汉代经师的训诂著作。后五经则指:《周书》、《史记》、《诗经》、《礼记》、《左传》。

“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诗歌305首。初称《诗》或《诗三百首》,汉代儒家始称《诗经》。现存《诗经》为汉代毛衡所传,故又称《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歌都是当时可以歌唱的抒情诗,按其所伴奏的音乐性质,可分为风、雅、歌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北风、永风、卫风、望风、齐风、卫风、唐风、秦风、晨风、回风、曹风、豳风,称为十五州风。其中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歌谣,少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计160首。“雅”包括小雅、大雅,共计105首。“雅”基本都是贵族的作品,小雅只有一部分来自民间。“歌”包括周歌、鲁歌、商歌四书是指,共计40首。歌是宫廷祭祀时使用的歌词。 一般说来,民间歌谣活泼生动,而宫廷贵族的诗歌则显得矮小,诗意不多。《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歌史的光辉起点。它有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情歌、战歌、颂歌、节令歌、劳动歌谣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祖先崇拜与宴饮,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语言则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况的最重要资料。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和一些追溯古代事件的作品的汇编。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改称“尚书”。儒家尊其为经典,故又称“尚书”。相传《尚书》原有一百篇,秦朝焚书之后,汉初只收录了二十九篇,用当时流行的隶书书写,称为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期,在孔子故居发现了用古文字书写的《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称为古文《尚书》。这十六篇很快就失传了。 晋人伪造了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又摘录了今文《尚书》的几篇,加上原今文《尚书》,一共有五十八篇,也叫古文《尚书》。《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就是晋人修改的这种古文《尚书》。《尚书》包括禹、夏、商、周四代的书籍。《禹书》和《夏书》并非禹、夏时期的成书,而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传编撰的虚构著作。《商书》是殷代史官记录的誓言、法令、训诫、诏令的汇编。其中《唐誓》应是时间最早的作品,但这篇文章语言流畅,可能是后人润色的。 《盘庚三篇》古朴难读,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貌。这是殷王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演讲的记录。语言虽然古老深奥,但说话时仍然可以感受到盘庚的丰富情感和犀利谈吐,如他说:非吾怠慢此德,乃吾有德,不独警吾一人。吾如观火,亦有谋略,劳作自如。如网有主线,则有序而不乱;如农夫在田间辛勤耕作,必有秋收。

(盘庚上)这短短的一段用了三个比喻,恰当生动形象。其中“井然有序”仍作为成语使用。再如盘庚告诫部下不要煽动百姓反对迁都,说迁都“犹如平原上燃起火,虽不可近,尚可扑灭”,形势将不可收拾。比喻也很生动。《周书》收录了周初至春秋初年的文献。其中“牧誓”是武王伐纣时的誓言,“铎誓”是周公以王命劝谏殷残民的话;“武夷”是周公劝谏成王不要贪图享受的话。这些作品叙事清晰,能抒发人物的情感基调。 《秦时》,成书于春秋初年,是秦穆公伐晋失败后的忏悔自责之言,表达了悔恨悲痛的心情。文中写道:古人云:“民之有如众人。责备他人不难,接受责备却难!吾忧日增,若无云来!”他引用古人的话,指出自以为是,则多作恶事。他还十分痛苦地解释了责备他人很容易,接受劝告却很难。文笔相当生动,与《尚书》和周初的文字相比,流畅得多,说明当时散文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尚书》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总集。商代和周初使用的语言与秦汉时期的古汉语有很大不同。 此外,由于年代久远,流传抄写时有差误,阅读起来十分困难。韩愈称之为“周高隐盘,季曲意”(今学解)。但抛开文字的障碍,情感的表达其实朴实简练。因为说那些话的人地位很高,所以他们的言辞中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自信。对于后世来说,古朴深邃是一种特殊的美,朴实自信,展现出征服的力量。所以《尚书》中的文章备受推崇。汉代《尚书大传》引子夏的话,说“明如日月,散如天星”,可能就是受此启发。不过,也有对古人的心理崇拜。

《周礼》又称《周官》或《周官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儒家把《诗》、《书》、《礼》、《易》、《乐》、《春秋》视为六经。孔子在收徒讲学时,就选取这些经典作为教材。但孔子所传授的礼乐与旧时充满鬼神迷信的礼乐大不相同。他认为,教《乐》能使人“心胸宽广,易善”;教《礼》能使人“恭俭庄严”(见《礼记·静节》)。孔子也说:“不学礼,则无根基。” (《论语·季氏》)在孔子看来,不学礼,在社会上就没有立足之本,所以要“立于礼”(《论语·泰伯》)。礼的范围很广,上至国家的规章制度,下至个人的行为规范。现在我们能看到的礼书有《周礼》、《仪礼》和《礼记》。《周礼》讲的是周朝的官制,《仪礼》讲的是各种典礼和节庆(如加冕、婚嫁、丧葬、祭祀等具体仪式),《礼记》是孔子的学生和后人传下来的《礼经》的记载,是讲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的。东汉郑玄分别注解《仪礼》和《礼记》后,就有了“三礼”之名。 《三礼》都与孔子的礼制思想有关,但只有《仪礼》(17篇)是孔子编撰的。《周礼》是周王室官制和战国各国制度的汇编,补充了儒家政治思想,并加以增减。由于我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进入了奴隶社会,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所以《周礼》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官制记载,也是世界上记载古代官制最完整的一部著作。

该书共6篇,即《天官总在》、《地官司图》、《春官总博》、《下官司马》、《秋官司口》、《东官司空》各分上下两卷,共12卷。6篇中,《东官司空》早已佚失,汉代由《考工记》补充而成。《周礼》是谁写的,何时成书?历来有争议。古文献学者认为是周公旦所作。今文献学者认为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西汉末年刘歆所伪造。现代人从周秦青铜器铭文记载的官制考证了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多数人认为这是一部战国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周礼》成书于汉初。 东汉郑玄撰《周礼注》,唐贾公彦撰《周礼正义》,清孙诒让亦撰《周礼正义》。这些注解为后人研究《周礼》提供了参考资料。周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天子,是奴隶主贵族的总代表。据说辅佐周王的大官有太师、太师、太护。成王时,周公为主公,昭公为护国公,“为王室之相,治天下”。周公之子伯钦也担任周王的老师和护国公。在《灵尊》和《灵仪》铭文中,周王命他“治三务四方,受清世僚”。“三务”是三个官职的统称,即衙役、事务官和地方官。 “四方”指四方诸侯、部落,“卿僚”指周朝政府中的大小官僚。在周王及其师长、护国公之下,朝中最高官员是卿僚,即太宰、太宗、太师、太主、太师、太仆,合称六卿。

六卿常在周王左右,左三人为太史、太仪、太卜;右三人为太宰、太帝、太学士,在朝中分列周王左右,辅佐周王处理政务。周代“国事以祭祀、战争为大”,所以六卿大多与宗教事务有密切关系。太仪为最高祭祀官,周公之子伯勤亦兼任太仪。太卜主宰占卜,居于人神之间调停之位。太学士亦为神官。太史之职自商代起为左策。周初,毕公任太史,人称“左策毕公”。 太宰相大概就是朝廷里总管政务的官员。周太皇掌管周朝的宗室、谱牒,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位。六臣下也有很多,各司其职,所以统称为相国。除了六臣之外,周朝还有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在周初金文中,司徒写为“司徒”,负责管理土地和农业生产。司空在金文中写为“司公”,负责管理各类劳役的职务。司马是掌管军事赋税的官员。司徒、司马、司空三人权力相当,合称为“三官”。司徒掌管土地爵位和俸禄,司寇掌管刑罚,他们的地位仅次于以上三官,也是非常重要的职位。 这五官之下还有许多下属,如掌管马匹的侍使、虎臣、走马(曲马)等,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官僚体系和群体。此外,还有管理山林、河湖的官员,管理市货、贿赂的官员,管理贵族的饮食、衣服、生活用品、娱乐的官员,都有“官职”,也就是专职官员。

这些诸侯大都是世袭的,世世代代享有特殊的、不可侵犯的地位。周朝实行的是封建制,周王直接统治的四方,有许多诸侯国,所以叫“四方”,具体指侯、典、南等诸侯国,是周朝的地方政权。有些大国的诸侯国被周王赐予特权,动员附近的中小诸侯进行征伐,保卫周天子,成为方伯。方伯是一个地区诸侯国的首领,并不是诸侯国的称号。有些诸侯国还担任王室官员,所以有公卿之称,如周公、昭公。所谓“公、侯、伯、子、南”五级诸侯制度,商朝和西周都没有,是后世加工的结果。 一般而言,周王的官僚机构和系统从“内部服务”的两个官方职位和“外部服务”中发展起来,但周王的机构较大,系统的官员是贵族的统治,这是同一朝代的官员。周的国王,在封建社会中,周王的官僚机构和制度仍然具有“周年”的影响。

《变化》被视为所有经典的经典作品之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谜团也称为。这是《变化书》的主体,因此被称为书籍,包括上下的tuan,上下图像,上下图像,下层和下图像,因此它们被称为评论。 它使用由八个的重叠形成的六十四个六十六元作为结构框架,并记录了中国国家在古代探索和总结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并用抽象的符号进一步分析了阳和阳的方式,以通过宇宙中的所有现象来揭示天堂的方式,以解释宇宙的所有现象。

春季和秋季的春季是Qin时代的各个国家的一般名称,只有LU的春季和秋季年鉴,这成为了春季和秋季的特殊名称。我国家的历史书籍。 Umn 是带有赞美和批评的录制事件的“春天和秋季风格”。 据说,孔子根据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数字进行了判断,他认为这句话是为了赞美和批评。清晰的趋势和作家经常意识到,当然,言语和句子的选择应该是简洁而深刻的。

歌曲

这本书被称为“诗歌”或“三百首诗”,在中国是第一个诗歌的收藏。歌曲的书。 “冯”是“ YA”,是西方王朝的正统音乐,“歌曲”是舞蹈音乐和祖先的歌词,这本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交生活的所有方面。

尚书

The Book of was "Book" or "Book of " in times, and was "Book of " in the Han . "Shang" means "upper" or "", and the book is the in times. It the Yao and Shun era and the Zhou (mid- and ), about 1,500 years. The basic is the of the ' and the the and his , which shows that the be a . " : The of " that " the "Book of ", the from Tang and Yu to Qin Mu, and the ", which is said to be by . There are two of the Book of , one is the " Text Book of " and the other is the " Text Book of ". 当前版本的“三十三经典注释和注释”是对现代文档的文本书籍和古代文档的文本书籍的汇编。

仪式书

仪式的书是儒家学者从交战时期到QIN和HAN王朝写的文章的集合,以解释经典的书“ Yili”。 Ou Li Li”和“ Yili”由于其广泛的覆盖范围。《仪式书》中有两个版本。一个由Dai de编辑,其中有85章,今天保留了40章,称为“ Da dai Li Ji”;另一个是“ Da dai Li ji”;另一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仪式书,这是Dai dai Ji nephe的49个章节。

《变化书》

《变化》分为三个部分。六十四个六十六岁 - 根据古代人的说法,他们是由Fuxi创建的。

春秋

祖恩(Zuo)也被称为Zuo的春季和秋季经典,以及Zuo的评论。来自各个国家(有人说,它是由lu的历史学家在连续的王朝中撰写的)。 。 Zuo Zhuan最初不是儒家经典,但由于它是在学术官员中建立的,后来又与春季和秋季的纪律相关,因此儒家学者逐渐被视为经典。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2021 年冬至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快来了解冬至节气的计算方法

2021 年冬至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快来了解冬至节气的计算方法

2021年冬至节气时间是公历2021年12月21日23点59分9秒,农历辛丑年十一月十八号,星期二。斗指子,太阳黄经270°,为冬至。正月建寅,十一月为子月
2024-06-09
四书五经: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书

四书五经: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南宋以后儒生学子的必读书

《四书五经》是指的哪四书、哪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2024-06-09
了解二本一和二本二的区别,以及本科二批录取的相关信息

了解二本一和二本二的区别,以及本科二批录取的相关信息

二本一和二本二各是什么意思二本一是本科第一批的简称;二本二是本科第二批的简称。本科二批录取在提前批次和本一批次之后,在本科三批和专科批次之前。划定的控制分数线又叫本科线
2024-06-09
高校招生录取设置性别比致分数女高男低引关注

高校招生录取设置性别比致分数女高男低引关注

211工程学校近年来,我国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中男性占比51.27%,女性占比48.73%,而在高校中,这样的比例恰好反了过来,出现“倒挂”现象。为改变这种状况
2024-06-09
2023 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大学详情、招生计划、专业查询、位次评估、录取分数、省批次线、专业推荐、录取概率、志愿模拟、人工答疑等

2023 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大学详情、招生计划、专业查询、位次评估、录取分数、省批次线、专业推荐、录取概率、志愿模拟、人工答疑等

2023上海高考考试时间为6月7日、8日、9日。各科目考试时间为:语文6月7日9:00至11:30,数学6月7日15:00至17:00。上海是新高考省份,高考采用3+3模式
2024-06-09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了解多少?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了解多少?

四书五经中,四书指的是什么?五经又指的是什么?,论语,孟子,孔子,朱熹,四书五经,小戴礼记,儒家思想
2024-06-09
山木培训怎么样 鼠鸭玩具禁售下架引发争议,是否欲盖弥彰?

山木培训怎么样 鼠鸭玩具禁售下架引发争议,是否欲盖弥彰?

山木培训怎么样就像太古里牵手门那件粉色裙子一样,鼠头鸭玩具不过是触角灵敏的商家利用这一热点事件,制造的又一波商机而已,无须过度敏感,更不该视为禁忌。
2024-06-09
大学退学后如何报名高考?手续及准备工作全解析

大学退学后如何报名高考?手续及准备工作全解析

我们知道高考的时候大家都是比较紧张的,按照规定学员要先报名才可以参加高考。但是也有的学生是属于退学状态的,那么如果要报名高考有什么手续?下面就由华律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
2024-06-09
了解标号用法:引号的多种用途及在不同地区的使用习惯

了解标号用法:引号的多种用途及在不同地区的使用习惯

本次我们来看一看标号的用法。一、引号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分别标志为“”『』和‘’「」。其中『』和「」为曲尺形的引号,在
2024-06-09
2021 过小年夜具体时间及各地小年传统食物大揭秘

2021 过小年夜具体时间及各地小年传统食物大揭秘

2021过小年夜是哪一天具体时间 过小年吃什么有哪些传统食物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