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试网
全国站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之连续性解析

chanong
2025-05-11 06:00:38
编辑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连续性-突出的连续性是中华文明最为鲜明且最为基础的特质。进而言之,历史的连续性并非仅指线性维度上的连绵不绝,实际上具有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含义

文明就像一条河流,从一排清澈的溪流到澎湃的波浪,时而静水深流,波涛汹涌,时而奔腾浩湃,最后汇聚成承载着世代人类智慧的生命之流。6月2日,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上,***总书记提炼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征,其中“连续性”首先是“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要走自己的路”。如果我们不从中国悠久的历史连续性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就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的中国“,而突出的连续性是中华文明最鲜明、最基本的特征。再者,历史连续性不仅指线性维度的连续性,实际上具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含义,与其他四个显著特征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是中华文明卓越延续的天然基础

“文明”可以概括为一个特定的人类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任何一种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以及自身特征的形成,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和气候条件。根据目前研究的共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区域是中原地区。古代,中原的地貌多为稀疏的草原,地理格局大致被野草、低矮的灌木和树木所覆盖,没有太多的大型植被。农业于 10,000 年前诞生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也相当独特。这片广阔的平原,古代年平均降水量为 600-900 毫米,符合英国学者汤因比的文明史观,一般是中等挑战性的自然环境。

放眼整个欧亚大陆,中华文明也相当占主导地位。一方面,西北的戈壁山和山脉孤立了其他民族,而东方汹涌的大海是当时任何一个外族无法逾越的护城河,中原也不会像古埃及、希腊那样面临频繁的战争。另一方面,不仅是黄河流域,中国的长江、淮河、海江、珠江等流域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分离,只要技术条件允许,就能实现内部沟通,中华文明的发展始终体现出保持各地区特色、在微小差异中看同的复杂局面。这样的地理条件不仅极为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出现,而且也非常有利于社会、政治、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融合,使中国很早就实现了以中原为枢纽的政治统一,将国家和社会治理推向了更高的水平。中华文明在这个广阔的摇篮中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

稳定的空间尺度是中华文明卓越延续成长的保证

正是建立在文明的早熟和政治统一的实现之上,从五帝时代的单一国家到夏商朝的王朝国家,再到从秦汉到明清时期以县制为机制的“中央县”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国在数千年前就设定了其领土的基本规模,为中华文明的稳定和变革提供了最重要的空间保障。

同时,纵观中华文明 5000 多年的历史,相对清晰的疆域规模也催生了非常鲜明的治国理念——“大一”的理念。燕族图腾龙与黄族图腾熊同行,标志着两个民族已经高度融合,“燕黄后裔”是中华民族大统一的象征。进入商周朝,礼乐文明逐渐发展起来,为培育“大统”思想奠定了必要的文化基础。在陆地的岸边,不是国王的大臣“是最生动的体现。下降到春秋战国时期,周皇室衰落,礼仪崩塌,诸侯众多,天下长期动荡不安,催生了“大统”思想的发展。《公羊传》说:“你怎么说王正月呢?大统一“,这是”大统一“一词最早的来源。最终,崇尚法治的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秦始皇废除世仇,设立县郡,建立了 2000 多年集权的新政治制度基础——官僚制和县制。自从西汉武帝将“大一”纳入他的朝代治理实践以来,它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如此漫长的历史变局中,在中原与边疆人民反复的双向碰撞和互动中,“大一”的理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文明江河

川流不息,“大统一”贯穿全过程,代代相传。虽然具体的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但作为其背后制度的精神内核之一的“大一”理念从未熄灭,这也成为我们维护和理解中国古代制度历史连续性的基础。总之,“大一”的传统早已跳出政治实体的视野,升华为一种价值观、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它已经铸就在中国人的心中和行动中,内化为在中华民族心中强大的文化信仰和政治使命。

丰富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文明卓越延续的内在支撑

一个文明永不被打破并永远持续下去的深层次原因必须与现有的文化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同一个国家“不间断”状态的维持,是由于其公民人类基因的连续性,以及其民族文化基因代代相传。中华文化基因是指保证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不断裂、经反复冲击和嬗变不失底色、坚实不堪并与时俱进、开放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的基本文化因素。正如***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座谈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世代相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等, 而核心内容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核心文化基因的塑造和凝聚,有赖于思想文化在文明漫长演进中的积累。从先秦汉经典、魏晋玄学,到隋唐时期,儒、佛、道交汇,宋明时期,中华文明经历了几个学术繁荣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佛、道、墨、明、法、阴阳、农、杂、兵等各种理论,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钟书、王冲、何岩、王碧、韩瑜、周敦义、 程浩、程毅、朱习、鲁九元、王守仁、李震、黄宗熙、顾延武、王福治、康有为、梁启超、鲁迅等,留下了浩瀚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的大量巨著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社会科学内容,以及治国理智。例如,睦邻友好、与万国和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生活方式,利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取向,改革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家与自然相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等等。这些都为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本质不变、内涵不变的文化基因,构建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人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的共同价值观,中国人的信仰体系和精神世界历久弥新。

深厚的历史精神是中华文明卓越延续的核心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民族”,它非常重视对自身历史的传承和借鉴,具有强烈而深刻的历史意识。所谓历史意识,是指人类在依托历史、被历史托付的不断历史进程中,在质疑人类存在的意义,甚至质疑历史进程本身的意义的过程中的意识。

历史积淀越长、越深厚,越能激发出强烈而崇高的历史感。***总书记指出:“重史、学史、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优良传统。中国历史的特点:历久弥新,从未中断;其次,变化和流动没有生命力。在讨论国家的历史时,历代圣贤善于在持久的过程中触摸其变化的脉搏,并在变化中密切关注其持久的痕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不朽之作《史记》,他把“通过过去和现在来改变过去和现在”作为自己心中的至高目标。从此,历朝历代都不忘编纂前朝史,2000多年间,前后接力,最终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二十四史”。

同时,中华民族也深刻领会到“学古知今”的精髓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比如北宋名臣司马光苦战潜航19年,“着眼于国家的兴衰,关注百姓的福祉,善能为法, 而恶可定“,编纂成皇帝的巨著《资治通剑》,旨在”鉴于过去,有资源治道”。中华民族通过不懈的历史书写,赋予了中国历史无穷无尽的政治和人文意义,而这原本纯粹是时间维度的。赋予意义,不仅是记录历史,更是解读历史,更是创造历史。历史意识的不断深化,就是历史精神的创造。孟子曰:“夫君化神,上下随天流淌。“回顾历史,过去的一切都变成了经典、遗迹和回忆,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今天的一部分。可以预见,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将继续融入未来的“历史”和“现实”中。这种“转变”贯穿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中所包含的精髓被称为“上帝”,即历史的精神。当我们关注历史时,除了具体的人物、事件和制度外,我们还必须更加注重把握历史背后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这无疑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层次。正是因为这种历史精神,中华民族才能跨越千山万谷,在千年风雨历程中屹立于文明的劫难之上,以保守主义等待变革,所以它就像常青松柏,自信自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特别注重对自身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研究与比较,以文明的心态看待人类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历史精神,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深入思考历史中汲取智慧,面向未来。这就是把握中国为何是中国、历史连续性为何源远流长、为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的关键原因。

南宋作家杨万里有一首题为《归元铺》的诗,淳朴而富有哲理,描写中华文明 5000 多年的演变似乎很贴切。在我们伟大文明的开端,我们面临着“一条溪流不准从万山流淌”的困境,我们的先辈一代又一代地努力自强,携手并进,与无数的风险和挑战作斗争。在经历了文明的艰难历程,穿越了充满危险的历史三峡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在今天“到达眼前的山脚”,逐渐远望未来中华文明“庄重溪流出前村”的宏大场面。流淌了 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必然会延续下去。[作者王学斌,中央行政学院党校文史系中国历史教研室教授兼主任,中华文明与中国之路研究中心秘书长]。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纹绣培训学校学费多少?受这些因素影响差异大

纹绣培训学校学费多少?受这些因素影响差异大

学纹绣要花多少钱?纹绣培训学校学费多少才不被坑,内附避坑指南,纹绣,学费,学校,教学,美学院
2025-05-11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之连续性解析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之连续性解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连续性-突出的连续性是中华文明最为鲜明且最为基础的特质。进而言之,历史的连续性并非仅指线性维度上的连绵不绝,实际上具有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含义
2025-05-11
2024年高考加分政策全解析:独生女儿、烈士子女等加分情况及其他条件

2024年高考加分政策全解析:独生女儿、烈士子女等加分情况及其他条件

现在高考还有什么加分政策 独生女儿18岁高考加分吗 高考分数包括加分吗 录取时可加10分投档。烈士子女,录,什么时候出高考成绩,今年高考可以另外加分吗
2025-05-11
24 新传考研 QQ 群:697589721,解锁新闻理论常考点之新闻起源等

24 新传考研 QQ 群:697589721,解锁新闻理论常考点之新闻起源等

新闻的要素快来背!
2025-05-1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25-05-11
高考改革后2018高考加分政策变动,伊顿教育为您解答

高考改革后2018高考加分政策变动,伊顿教育为您解答

聚焦高考|高考改革后,2018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变动?,高考改革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点,初次之外,自主招生奖项和高考加分也是关注的点之一。那,高考改革后
2025-05-11
小学语文数量词总结:表示人、动物及器官部位的量词用法

小学语文数量词总结:表示人、动物及器官部位的量词用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认识部首页字旁,初步学习数量词的正确搭配。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在句子中的读音,并背诵课文。 3、能在语言环境中,发现并纠正用错的数量词。
2025-05-11
十年寒窗为好工作,985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志愿填报全解析

十年寒窗为好工作,985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志愿填报全解析

十年寒窗如一日只为依照金榜题名,说的现实一点,其实就是为了将来的发展奠定好基础找份好工作,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考的好不如报的好”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025-05-11
文化传承座谈会强调中华文明特性,推动优秀文化创新发展

文化传承座谈会强调中华文明特性,推动优秀文化创新发展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025-05-11
盘点那些因中英文表达差异而闹的笑话及相关英语提示

盘点那些因中英文表达差异而闹的笑话及相关英语提示

惊吓英文有次房东问我: Did u eat anyting yet?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