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译文注释及赏析
平原上的草每年都会枯萎又生长。
春天里的野火。
远香侵入古道,清绿接荒城。
我再次送别王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充满着离别的悲伤。
翻译
古老平原上的野草茂密繁茂,每年都有枯萎和茂盛的时候。
不管野火怎么烧,也无法烧尽,当春风吹来,它又会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延伸至古道,翠草连接着荒城。
我在这里送别远在异乡的游子,青草也写满送别的情怀。
笔记
(一)福德:指定、限定疑问句,在标题后加“福德”二字。
(二)丽丽:草木葱茏、绿意盎然的样子。
(三)一年枯荣一年繁:枯萎,凋零。繁茂,繁茂。野草每年都会繁茂一次,枯荣一次。
⑷远香侵入古道:“芳”指野草的浓郁香气。“迁”是遍布或生长的意思。远处芳香四溢的野草,一直生长到古驿道。
⑸清翠:晴空下的一片绿野。荒城:荒凉破败的城池。与上句中的古道一起,都用来形容古代平原的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子孙,这里泛指远方的朋友。
⑺萋萋:形容草木生长茂盛。
据有毛《全唐书》记载,白居易从江南来到长安,带着诗文拜见当时的著名学者顾况,希望请他帮助自己广为人知。“居易”这个名字,可以解释为居住方便。顾况见白居易年幼,便开玩笑说:“长安米价高,居住不易(京城粮价很高,居住不易)。”当他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副对联时,顾况十分惊讶,称赞道:“有这样的才华,居住不难(写出这样的诗,居住在哪里都很方便)!”连诗坛的老大师都为之折服,可见这首诗的艺术造诣之高。
《古原草别》这首诗的题目很有意思,自古诗人写下“君子出游不复回,春草茂盛”这句名句以来,草与离别似乎就联系在了一起。然而,要写出“古原草”的特点和离别的意义,尤其是写出一些新意,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一句是“古原草”三个字。什么平原上茂盛(“里里”)的小草,这句看似平凡,却抓住了“春草”旺盛生命力的特点,可以说是不留痕迹地从“春草长得茂盛”中得来,为后面的文字开辟了很好的思路。至于“古原草”,何不先从“秋来深径”(顾怀和尚《原来秋草》)开始,那么整篇文章就会有不一样的气氛。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一年一枯一盛”似乎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写“枯-盛”和写“盛-枯”有很大不同,如果是后者,就是秋草,无法生成第三、第四句好句子。两个“一”字重复,形成咏物,先描写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第三、第四句自然而然就来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和“繁荣”两个词的发展,从一个概念变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古草的特点就是生命力顽强,不能砍不能拔,只要还留有几根根,来年就会更绿更长,迅速蔓延整个原野。作者抓住了这个特点,不说“不能砍不能拔”,而是写“野火烧不尽”,从而营造出一种豪迈的意境。野火蔓延草原,火光惊天,一瞬间,大片干枯的草被烧成了灰烬。强调破坏的力量,强调破坏的痛苦,就是强调再生的力量,强调再生的喜悦。猛烈的大火可以“烧毁”所有的野草,包括它们的茎叶,但作者却说“烧不尽”,意味深长。 因为不管火势如何猛烈,也救不住深藏地下的根。一旦春风送雨,野草的生命就会复苏,以迅猛的生长速度,重新覆盖大地,回应火的虐待。看看那“平原上的小草”,不就是一面胜利的绿色旗帜吗!“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虽然只有三十分,却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说这两句“不如刘长卿的‘春入烧痕返青’那么简单”,其实不然。
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平原草木”的性格,也写出了烈火重生的理想典范。一句写枯萎,一句写繁茂。“烧不尽”和“复吹”写得妙趣横生,排比也精妙自然,千古绝唱。刘诗句虽然意思相近,但缺乏韵味,远不如白诗句那么受人关注。
如果说这两句是“古平原草木”的延续,以“草木”为中心,那么第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平原草木”,以“古平原”为中心引入“送别”的主题,于是便成转折。上联用的是流动的对联,妙在自然;而这一联则是一联,妙在精准,有变化之感。“远方飘香”和“眼见绿意”都是描写草木,形象比“平原上的草木”更加具体生动。香是“远方”,古平原上的香气弥漫,闻得到;绿是“清澈”,绿草沐浴在阳光下,美丽可见。“侵”和“接”两个字接在“重生”后面,写出一种蔓延扩大之势,再一次凸显出野草是生存的强手这一形象。 《古道》和《荒城》与“古原”这一主题十分贴近,古城虽然荒芜,但青草的生长,让古原恢复了青春的活力,与“古沟里小虫叽叽,落日照在荒台上”(出自古怀和尚《秋草上原》)的秋日田野相比,显得生机盎然。
作者并非为了写“古原”而写古原,还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芳草萋萋、春意盎然的古原如此迷人,送别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是多么的惆怅,又是多么的诗意。“王孙”二字借用自《楚辞》中的一句,指旅人。“王孙出游不归,春草渐茂”是看到茂密的草,让人怀念未归的旅人。但在这里,却把意思改了用,写看到茂密的草,送别时的伤感,仿佛每一片草都充满了送别的情怀,那真是:“离愁别绪,春草渐茂”(李渔《清平乐》)。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在这里点出了“送别”,明确了题目的意思,串联起了全篇。 《古平原》《草》《别》融为一体,意境极其完整。
全诗语言自然流畅,工整干净,虽是定题诗,却能融入深厚的人生感受,字字真情流露,句句余韵悠长,既贴切,又别具一格,堪称《赋德体》中的佳作。
大家都在看

大专与高职的区别:内容、类型、形式大揭秘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译文注释及赏析

冰糖炖雪梨吴倩造型遭吐槽,武大校花黄灿灿颜值在线

野火燃烧不穷,春风吹拂,再生:生命力顽强的野草

考研缺考对再次考研有负面影响吗?三年内不得报考是真的吗?

2023 年高考投档线汇总:湖北、湖南、贵州等地最新情况一览

抖音生僻字歌大火,你真的懂这些汉字的含义和出处吗?

赋得古原草送别:野草的生命力与送别之情的交织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位置及简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