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试网
全国站

24节气: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季节的工具

chanong
2024-03-03 13:00:03
编辑说
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穗粒、夏至、小暑、大暑、立秋、暑末、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 它们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以及控制农耕季节的工具。

二十四节气表

春天

日期

夏天

日期

秋天

日期

冬天

日期

立春

2 月 3 日至 5 日

夏初

5 月 5 日至 7 日

立秋

8月7日至9日

冬天的开始

11 月 7 日至 8 日

雨水

2月18日至20日

小曼

5月20日至22日

夏季炎热结束

8月22日至24日

小雪

11 月 22 日至 23 日

昆虫的觉醒

3 月 5 日至 7 日

芒草

6月5日至7日

白露

9 月 7 日至 9 日

暴雪

12月6日至8日

春分

3 月 20 日至 22 日

夏至

6 月 21 日至 22 日

秋分

9 月 22 日至 24 日

冬至

12月21日至23日

清明

4 月 4 日至 6 日

小树

7 月 6 日至 8 日

冷露

10 月 8 日至 9 日

1 月 5 日至 7 日

谷雨

4 月 19 日至 21 日

大热

7 月 22 日至 24 日

10 月 23 日至 24 日

大寒

1 月 20 日至 21 日

中国古代先贤制定了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 此后它们不断改进和完善。 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包括相关的谚语、歌曲、传说等,以及传统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手工艺、字画等艺术作品,还有作为与季节密切相关的节日。 文化、生产仪式、民俗风情。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体现,在农业历史文化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和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为指导农耕而制定的补充历法。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中国农历是“阴阳历”,是以太阳和月亮的运动为基础的,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太阳的运动周期。 但中国是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认识太阳的运动。 农耕完全是根据太阳的前进,因此将单独反映太阳周期的“二十四节气”添加到日历中,并作为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可以体现季节变化,指导农业活动,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即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的位置来划分的。 由于太阳从春分(黄经0度,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开始,每前进15度就是一个节气; 它旅行一周,回到春分,这是回归年,总共360度,所以分为24个节气。 阳历中节气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 例如,立春总是在阳历2月3日至5日之间。 然而,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并不容易确定。 以立春为例,最早可以是上一年的12月15日,最晚可以是正月十五。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可以用土圭(竖立在平面上的杆子)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度来确定冬至的四个节气,夏至、春分、秋分。 一年中,土归正午影子最短的日子是夏至,最长的日子是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日子是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尚书》中就有对节气的描述。 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一书,对二十四节气有完整的记载。 我国古代用农历(阴历)来记录时间,用阳历(阳历)来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的祖先称五日为一节气,三节气称为节气。 全年分为72个节气、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是:

立春、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穗粒、夏至、小暑、大暑、立秋、暑末、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大约相隔半个月,分为十二个月。 月初的称为节气,月中的称为“中气”。 所谓“气”,就是天气、气候。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用来反映季节,一年是分为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个季节的开始。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有非常明显的季风和大陆性气候,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差异很大24节气,所以不同地区的四时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酷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间的冷热程度; 雨、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指示降雨、降雪的时间。 和强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了水汽凝结升华的现象,但本质上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水汽凝结; 温度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温度也越来越低; 当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时,水蒸气凝结成霜。

小满和芒种反映了相关作物的成熟和收获情况; 惊蛰和清明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利用天上的第一声雷声和地下蜇虫的死灰复燃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春:斗指东北。

太阳经度为315度。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意思是春天已经开始,“当太阳升起并冬眠时,一切都变成了春天”。 立春之后,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一年的四个季节开始了。

雨:豆之仁。

太阳经度为330°。 这时,春风四起,冰雪消融,空气湿润,雨水较多,故名雨。 人们常说:“立春渐暖,雨忙送肥”。

惊蛰:窦志鼎。

太阳经度为345°。 这个节气是指“立春”过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响起,蛰伏在泥土中的各种冬眠动物苏醒,开始活动,故称惊蛰。 在此期间,越冬昆虫的卵也将开始孵化。 我国部分地区已进入春耕季节。 俗话说:“虫醒后暖,蟾蜍老角唱山歌”。 “惊虫耕地,春分大地清气”。 “惊雷未至,大雨如龙。”

春分:斗知人。

太阳黄道经度为0°。 春分那天,太阳位于赤道上方。 这是春天90天的中点。 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故称春分。 这一天之后,太阳的直射位置向北移动,使得北半球的白天变长,夜晚变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天的开始。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已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先来,争米争钱”(广东)、“春分多雨,夏分火旺”(四川)、“春分下雨,家家户户都忙,先种瓜种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盛夏摘瓜”(湖南),“春分种麻、豆,秋分种麦、蒜”(安徽)。

清明:窦志鼎。

太阳经度为15°。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开始抽出新枝新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着春耕春种。 以前,清明节,有的家庭会在门口插上柳条,到郊外踏青,扫墓。 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

谷雨:窦志贵。

太阳经度为30°。 意思是说,下雨了,五谷丰登。 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五谷”的意思。 俗话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下:斗指东南方。

太阳经度为45°。 现在是夏季的开始。 从此,一切都变得繁荣昌盛。 习惯上把立夏视为最重要的节气,此时气温明显升高,酷暑临近,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

小满:打钉子。

太阳黄道经度为60°。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季作物已结果实,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芒忠:北斗是尖的。

太阳经度为75°。 这个时候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比如晚粮、黍、黍等,如果在这个时间之后种植芒类作物,它们就不会成熟得很好。 同时,“芒”是指小麦、大麦等有芒的农作物,“种”是指种子。 穗子表明小麦等有芒的作物已经成熟。 芒中时节前后,我国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增多,气温回升,梅雨季节进入连续雨季。 空气非常潮湿,天气极其闷热,各种器皿和衣物很容易发霉。 因此,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称“霉菌雨”。

夏至:北斗指向B。

太阳经度为90°。 当太阳位于黄经90°的“夏至”点时,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 从这一天开始,炎热的季节开始了,此时正是世间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 因此,在古代,这一天被称为北至,意思是太阳到达最北点的日子。 夏至过后,太阳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

小暑:斗指的是辣。

太阳经度为105°。 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没有到最热的时期,所以叫小暑。 此时,正是楚府左右的时候。

大热:斗志 C.

太阳黄道经度为120°。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秦二伏前后,长江流域多地经常出现40℃的高温。 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这个节气雨水较多。 俗话说“小暑大暑淹老鼠”。 注意防洪、防涝。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

太阳经度为135°。 从这一天起,立秋了,空气清新,月明风清。 之后,气温从最热逐渐下降。

消暑:豆枝五。

太阳黄道经度为150°。 此时,夏季的炎热已经结束。 热气即将散去。 这是气温下降的转折点。 它是天气凉爽和夏季结束的象征。

白露:豆指桂。

太阳黄道经度为165°。 天气越来越凉,地面上凝结着水珠。

秋分:指战结束。

太阳黄道经度为180°。 秋分这一天,就像春天的人们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从赤道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开始变短,夜晚变长。 按照我国旧历的立秋理论,这一天正好是立秋九十天的一半,故称秋分。 但根据天文规律,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斗指甲。

太阳经度为195°。 白露过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 寒露到来时,露水日数会增多,气温也会降低。 因此,有人说冷是露水之气,先白后冷,意味着气候会逐渐变冷。 水蒸气凝结成白色的露珠。

霜冻:太阳黄道经度为210°。 天气变冷,开始结霜,故称霜。

立冬:太阳黄经225°。 传统上,我国人民将这一天视为冬季的开始。 冬季,作为结束的意思,意味着一年的田间作业结束,农作物收获后必须储存。 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很快就会结冰,全国农民将逐步转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农业活动。

小雪:太阳黄经是240°。 气温下降,开始下雪,但还没有到大雪的时候,所以被称为小雪。 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则晚两个节气); 而北方,已进入冰冻季节。

大雪:太阳经度255°。 大雪前后,黄河流域逐渐积雪; 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

冬至:太阳黄经270°。 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我们的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开始进入最冷的日子。 这一天在天文学上被指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冬至过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逐渐变长。 俗话说:吃冬至面,一日会长。

小寒:豆子,太阳黄经285°。 小寒过后,寒冷季节开始。 冷空气积聚久了,就变得寒冷了。 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很冷,但不是极冷。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300°。 大寒的意思是天气极冷。 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是大寒前后。 大寒是在第三个九之后和第四个九开始时。 俗话说:“三、九、四十九,如履薄冰”。

大寒过后,立春来临,天气转暖。 至此,地球已绕太阳一周,完成一个周期。

二十四节气歌曲

春雨惊春晴谷空,夏芒芒连夏暑。

秋有露,秋有霜,冬有雪,冬有小严寒。

每个月的两节都没有变化,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是621个,下半年是823个。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精品文档万圣节(#39Day)

精品文档万圣节(#39Day)

万圣节具体时间是几月几日.doc
2024-03-03
24节气: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季节的工具

24节气: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季节的工具

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2024-03-03
女生适合学习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吗?考动力详解

女生适合学习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吗?考动力详解

人生与命运,往往就在徘徊和取舍里,揭开了新的序幕。不少想选择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的高考毕业生好奇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有前途吗?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能从事什么工作?为了解答大家的疑问
2024-03-03
2023万圣节时间表新鲜出炉,你知道几个?

2023万圣节时间表新鲜出炉,你知道几个?

万圣节时间是什么时候呢?2023万圣节时间表新鲜出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万圣节时间是什么时候2023(时间表),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2024-03-03
VR被列为高考作文题也不足为奇?

VR被列为高考作文题也不足为奇?

原文:://///781.html6月7日,中国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考试——“高考”的第一天。在全国公布的语文高考作文题中
2024-03-03
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情况如何呢?

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情况如何呢?

在我国众多高校中,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是非常有实力的两所学校!一直以来,这两所大学都处于我国高等院校的第一梯队,不论是高考还是考研,也一直都是诸多学霸考生争相报考的好大学。
2024-03-03
(每日一题)第十二章质量管理

(每日一题)第十二章质量管理

MBA智库文档,专业的管理资源分享平台。分享管理资源,传递管理智慧。
2024-03-03
2018考研:考博士需要什么条件(附申请条件)

2018考研:考博士需要什么条件(附申请条件)

难度很大参加统考也是一个读博的机会,但名额不多,而且考试难度大,对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学术成果也要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比直接申请读博的难度还要大。与博士招生名额相比
2024-03-03
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2023历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2023历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本文为大家整理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2023历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包含学硕和专硕,供大家参考,真切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
2024-03-03
2022年湖南统招专升本增加招生院校数目并调整招生专业

2022年湖南统招专升本增加招生院校数目并调整招生专业

②衡阳师范学院无论招生专业还是招生人数都在22年迎来了大幅扩招,但因为其远离省会长沙的缘故报考的考生相对也并不多,相对来说其各专业录取率在公办院校中属于较高的存在
2024-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