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七律·长征》背后的故事 chanong 2024-02-29 00:56:33 编辑说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流传甚广。毛泽东史诗般地再现了万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红军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而 1.什么时候创建的? 1957年1月《齐鲁·长征》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未注明写作时间。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37首,其中包括《七韵律·长征》。 《毛主席诗词》“1963年版”是毛泽东生前出版的最权威的版本。 毛泽东指出,《七条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大多数版本的毛泽东诗词都采用这一说法,但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仍然存在很多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齐鲁·长征》写于1935年10月。 《党史精品》(纪录片)2013年第8期发表的《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一文,在“七项规定背后的故事:长征”一节开头写道:“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在吴起镇停留了三天,然后前往瓦窑堡,在瓦窑堡的新窑洞里,他受到诗词的启发,拉着木凳走向瓦窑堡。我从铁皮文具盒里拿出砚台,磨了墨,用小驼笔蘸墨,一口气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了《齐鲁·长征》这首诗。 ” 肖永义相信《毛泽东诗词史》:1935年9月27日,毛泽东率陕甘支队来到通渭县邦洛镇。 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将党中央和陕甘支队驻地陕北的决定。 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会议。 这次会议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毛泽东的《七项规定:长征》大致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 郭思敏在《毛泽东诗词解析》中说: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红军到达甘肃通渭。 在一次全军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谈到了长征的意义,并热情地朗诵了《七条规矩·长征》这首诗。 丁正良在《挑战者之歌》一文中说:1935年10月上旬,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到甘肃通渭。 在城东一所小学,部队召开副排长以上会议。 毛泽东向全体干部讲述了长征的意义,并朗诵了这首诗。 沙贤贵在《毛泽东诗词文化解读》中说:1935年10月2日,部队到达甘肃通渭。 在200余人参加的排级以上干部大会上,毛泽东热情地朗诵了他的新作《七韵律长征》。 这种说法似乎与毛泽东的传记相符。 据金崇和主编的《毛泽东传》(1893-1949)记载,1935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会议。 这次会议批准了邦洛镇会议落户陕西、甘肃的战略决策,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 书中接着提到了毛泽东的“长征七项规定”。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35年10月,过了岷山之后,长征即将胜利。 毛泽东恍然大悟,写下了《齐鲁·长征》这首诗。 第二种观点认为《齐鲁·长征》写于1935年9月。 季世昌在《指导国家——毛泽东诗词故事》中描述:1935年9月,红军到达甘肃通渭。 当天下午,召开了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参加人员200余人。 毛泽东在政委聂荣臻的陪同下来到会场并发表讲话。 他谈到了长征对于战胜敌人、红军胜利的重大意义。 看到大家热情高涨,毛泽东说:“我写了一首诗,读给你们听,不知行得通吗?”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他大声朗诵长征诗,铿锵有力。 毛泽东在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朗诵诗词的场景,在很多书籍和文章中都有记载。 季世昌没有具体说明是哪一天,但至少他相信《齐鲁·长征》是在1935年9月干部会议当天甚至会议之前写成的。 对于这次会议的具体时间,研究者们意见不一,存在着微妙的分歧。 蒋建农、郑广进在《毛泽东长征记》中写道:9月29日,红军到达通渭,休息动员了两三天。 毛泽东即兴背诵了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龚国基在《诗人毛泽东》中写道:1935年9月29日下午,在一所小学召开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 毛泽东在这次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 随后,毛泽东用一口清晰的湖南方言,铿锵有力地朗诵了他的新作《七韵长征》。 胡伟雄的《毛泽东人生诗》也这样说:29日下午,红军在一所小学召开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讲话。 随后,他用浑厚的湖南话逐字逐句地朗诵了自己的新作《齐鲁·长征》。 张友平和张静思提出的时间略有不同:1935年9月28日,毛泽东在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挺进召开的部队排以上干部会议上背诵了这首诗。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的团队。 这首诗的作者于1935年10月定稿。 程方武在《长征回忆录》中提到了长征诗。 当时,红军刚刚翻过雪山,还不到十月。 娟吉在《毛主席给我们朗诵诗》一文中回忆道:那是1935年9月,中央红军翻过雪山、草原,来到通渭休息一天。 今天下午,支队召开了副排长以上干部会议。 比赛地点位于城东一所小学内。 聂荣臻政委陪同毛主席。 毛主席微笑着,向大家招手,然后开始平静地大声讲话。 他讲了很多,从长征的意义,到敌人的失败,到我们的胜利。 最后,毛主席说:“我写了一首诗读给你们听,但不知道行不行!” 随后,毛主席庄严地朗诵了《七韵长征》这首诗。 据焕吉描述,《齐鲁·长征》写于1935年9月。 焕吉是参加长征的红军老战士。 他曾听毛泽东朗诵《七韵长征》这首诗。 他的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有说服力的。 许多毛泽东诗词研究者对《七韵长征》出版时间的看法,基本上都源自于桓吉的回忆文章。 有些变化的发生只是因为重复引用。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9月29日,为纪念毛泽东《七条规定:长征》发表65周年,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共同修建甘肃省通渭县人民政府、上海电视台。 《齐鲁·长征》诗碑(右侧刻长征诗文字,左侧刻长征路线图,中间托起一颗闪烁着金光的五芒星) 。 它位于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朗诵《长征》诗的地方。 ——文庙街小学正式落成。 笔者查阅了甘肃省通渭县人民政府网站,在“通渭概况”栏目中写道:1935年9月,红军长征途经通渭时,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中共在邦洛镇召开——“邦洛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首次朗诵《长征七条规矩》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一旅驻扎在县城文庙街小学。 这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依据。 如果进行更多的文献综述,可能会整理出更多的材料。 上述材料中,多处提到中央红军抵达甘肃通渭,以及毛泽东在文庙街小学干部会议上朗诵诗词的细节。 中央红军抵达甘肃通渭的具体时间。 有的说红军到达甘肃通渭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的时间是九月,有的说是十月。 那么现在几点了? 最权威的《中共党史》证实:“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邦洛镇”。 庞先贤主编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和李新等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也确定,中央红军到达甘肃通渭的日期是9月27日,1935年。这意味着中央红军“1935年10月到达甘肃通渭”的第一种说法与史实不符。 由此看来,可以认为1935年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了通渭县邦洛镇。 随后,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经通渭重镇邦洛到达通渭县; 9月29日,副排级以上干部会议在通渭县文庙街小学召开。 会上,毛泽东饶有兴趣地朗诵了他的《七条规矩:长征》。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毛泽东的“长征七条”是在中央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际创造的。 2、1935年9月29日,毛泽东在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召开的干部会上朗诵一首诗,表示《齐鲁·长征》这首诗已基本完成。 3、《齐鲁·长征》诗初稿可推断为1935年9月29日,甚至更早。 4、毛泽东对长征感触颇深,感慨良多,曾写下几首描写长征的诗。 《七韵长征》是毛泽东特别喜欢的一首诗。 草稿完成后,毛泽东多次向别人展示,并在文庙街小学开会时背诵,并在瓦窑堡窑洞抄写。 这些都可以作为例子。 在分享给别人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到10月份基本成熟定型。 5、写诗、填词毕竟是一种艺术思维的创造性活动。 一般没有留下准确的历史记载,作者本人也未必能准确记住创作时间。 中央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结束,长征是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齐鲁·长征》是一首有“大纲”的诗。 因此,毛泽东在标注诗歌创作时间为1963年时,自然就确定为1935年10月。这种理解是符合历史逻辑的。 2.它是如何传播的? 《齐鲁·长征》是毛泽东的第一首七言诗。 这是最早见于出版物的毛泽东诗词作品。 这也是第一首被翻译成外文并流传到国外的诗歌。 1936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前往陕北革命根据地考察四个月。 毛泽东与他进行了多次长谈。 长征诗是毛泽东在一次长时间的谈话中抄给他的,并在英语翻译家吴良平的帮助下翻译成英文。 斯诺在1958年出版的《起点之旅》一书中说,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他亲自为我抄写了一首他写的有关红军长征的诗。在他的翻译的帮助下,我当场翻译成了英文。” 1936年10月底,斯诺带着十几本日记、笔记和三十卷胶卷回到北京。 在妻子海伦·斯诺的协助下,斯诺很快将采访笔记整理成文件,发表在上海《达美晚报》、《米勒评论》、《每日先驱报》、《太阳报》等报刊上。 优越的。 1937年初,他将这些已出版的英文打字稿提供给燕京大学进步学生王福士。 王甫石与时任斯诺秘书的郭达、燕京大学学生李芳利用与《东方快报》的关系长征七律诗,迅速将这些手稿翻译成中文,编成《外国快报》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记者印象西北》于1937年4月在北京东方快报印刷厂秘密出版。 本书除三篇美国经济学家从《亚洲》杂志翻译过来的有关川陕苏区的资料外,其余部分均由斯诺的文章和访谈组成。 斯诺还为这本书提供了三十二张照片、十首红军歌曲以及毛泽东《长征》诗的手迹。 《长征》这首诗以《毛泽东红军长征诗》为题,单独发表在《外国记者印象西北》一书的封底上。 斯诺在《毛泽东——苏联的栋梁》一书中写道:“他甚至提到了红军长征西北的情况,他为这次长征写了一首经典诗。” 这与毛泽东诗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有关。 40多年后,即20世纪80年代初,王甫石写了一篇题为《抗战前夕在斯诺的帮助下出版的书》的文章,回忆了《外国记者印象西北》的编撰和出版过程。中国”,并特别提到“本书还首次出版了毛主席的著名长征诗”。 1937年10月,斯诺的英文书《红星照耀中国》由伦敦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 1938年2月,上海抗日救亡人士胡愈之等人经斯诺授权,以“复社”名义集体翻译出版了中文版《红星照耀中国》,并更名为《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 斯诺在《西游记》的“长征”一章中写道:“我在此附上毛泽东主席关于这六千里长征的旧体诗作为结束。他是一个既能领导又能领导的人。”远征和写诗的反叛。” 《西游记》短短几个月就轰动了中国、香港和海外的华人。 毛泽东的《长征》诗篇更加为世人所熟知。 《齐鲁·长征》由此成为第一首在国外出版的毛泽东诗作。 1957年《诗词》杂志创刊之前,国内一些报刊、书籍也发表过这首《长征》诗。 例如,四川著名爱国诗人梅英主编的抗战杂志《血光》,出版于1938年3月; 1942年8月1日苏北抗日根据地出版的《淮海报》副刊《文学习题》; 1947年10月 济南书店 7月出版《两万五千里》一书; 1948年7月1日中共东北局宣传部主办出版的《知识》杂志第7卷第6期(总42期)《纪念党的生日特刊》 》发表锡金(即蒋锡金)文章《毛主席诗词的四种解读》; 1949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大众图书公司等出版的《红军随军长征记》。1949年8月2日上海出版的《解放日报》刊登了《主席诗三首》。毛泽东》,其中《七韵律:长征》,题为《长征诗》,并表示转载自东北《哈尔滨日报》。 1954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编辑出版的《党史资料》(党内文献)第一期也刊登了这首诗,题为“毛泽东同志的长征诗》。 人民出版社1955年5月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长进行曲》一书(内部出版)在第一篇文章之前也发表了这首诗。 上述刊物发表的《长征》诗与原稿大同小异,但有的在抄写、排版过程中错别字、错别字较多。 这就导致了这首《长征》诗在流传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形态。 不同的“版本”。 1957年1月,经作者修改同意,《诗刊》创刊号刊登了毛泽东诗作18首,其中包括《长征》诗篇。 《长征》诗篇现已完全定稿。 随着《外国记者印象西北》特别是《西游记》的广泛传播,以及解放区一些刊物的出版,毛泽东的长征诗词也在广大群众中流传开来。在中国广大地区。 1939年5月,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庆祝建校周年之际,举办了一年来的文艺创作和活动展览,其中就有毛泽东的《七韵律长征》手稿”。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以书法的形式公开展示他的诗词。 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曾演唱毛泽东的长征诗。 袁国平于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突围战斗中牺牲,由此可见袁国平的诗肯定是在1941年1月之前。袁国平的诗写道: 和毛主席长征诗 长征有什么难的? 中原百战轻而易举。 驰骋潇湘,翻浊浪,穿越云贵等弹丸。 渡金沙江时云气温暖,草原雪山杀气寒冷。 我最喜欢的是拉子嘴里的月亮,还有我夜里开车穿过荒野时的微笑。 长征诗曾被编成歌曲,在敌后根据地广为传唱。 陈志昂在1996年《音乐研究》第4期《论毛泽东诗词歌曲》一文中指出,“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流传的只有七首”。 -“长征”字,可能是第一个被写成歌曲的毛泽东诗词。从1940年左右开始,王成军(久明)创作的歌曲《长征》开始在根据地传唱敌后。” 就连国统区的一些爱国民主人士也知道长征诗。 1945年国共和谈期间,民主派柳亚子曾请毛泽东“写一首长征诗,看看好处”。 3、手写有哪些宝藏? 毛泽东多次将《七条规矩长征》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他的朋友们。 据郭思敏介绍,《齐鲁·长征》中发现的作者手迹有六幅。 季世昌指出:这首诗有七幅字迹。 事实上,两种说法并没有本质区别。 纪世昌所指的第七笔迹,实际上是根据毛泽东给李银桥的笔迹修改而来的。 《金莎浪拍云烟暖》中的“水”字被放大并替换为“波”字。 六字的具体年代和铭文在此不一一列举。 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动员江西省文艺团体表演节目或舞蹈。 邢运生,原江西省农垦局文工团演员。 她有幸与毛泽东以及另外三名剧团成员一起跳舞。 几次一起跳舞、散步、游泳、聊天后,毛泽东对邢运生产生了很好的印象。 邢运生看到毛泽东戴着一块旧手表。 表带和表壳失去了光泽,表盘也变得模糊。 临别那天早上,她把自己的瑞士英纳格手表送给了毛泽东:“主席,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送给您,就将这块手表送给您留作纪念吧!” 毛泽东犹豫了一下,郑重地说:“手表收到了。” 毛泽东说:“小星,你是个大方的人,我不能小气。” 说着,他走到书桌前,拿起自己练笔写下的诗《七韵·长征》,说道:“我把这个发给你,这首诗给你!” 邢运笙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了西装裙的口袋里。 由于口袋又浅又小,诗的大部分都暴露了出来。 毛泽东见状,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要了诗稿,小心翼翼地包好,递给了邢运生,说道:“小心收起来,别让大家看见,是我给的。”把你当作朋友。没有人拥有它。” “如果你有它,人们就会嫉妒。”后来,毛泽东南巡,与邢运生多次会面。握手时,他发现邢运生还没有买手表,他通过支付宝购买了一块瑞士手表。瑞士驻华大使馆让吴旭军送到她家,他说没有手表会影响工作。邢运生一直珍藏着毛泽东赠送的诗词手稿和手表。 1962年4月,跟随毛泽东15年的警卫队长李银桥调到天津工作。 4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官邸举行晚宴,告别李银桥一家。 李银桥在《与毛泽东十五年》中写道:“我曾经请毛泽东为我写诗,老人已经写在一本很长的书里了。老人说:‘最近没有新诗了,所以我抄了一首古诗送给你。 打开一看,是毛泽东1935年10月写的七韵诗《长征》,我很满意,收起折页,坐回沙发上。这时,卢厚民同志送给我们全家了。还有毛泽东的一段话。张颖。我手里拿着的是毛泽东的摘录。” 狄彦生的《历史咒语——李银桥围绕毛泽东的工作记》也有详细的记述,毛泽东的字迹写在荣宝斋炼制的折纸上,诗落款“毛泽东,4月20日, 1962年。”李银桥回家后,发现“大渡桥铁索冷”这句话少了一个“索”字。第二天,李银桥拿着叠好的诗去见毛泽东。毛泽东微笑着,提笔在“铁”字旁边加上了“铁”字大小六分之一的“所”字。 离开毛泽东后,李银桥去问刘少奇、周恩来、邓颖超在毛泽东诗词节选后面题词致敬,郭沫若读完毛泽东诗词节选,赞不绝口,他说,加上“索”字简直是神来之笔,他即兴创作了一首有韵律的曲子。诗在最后。 李银桥到天津后,与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的林铁国关系十分密切。 有一次,林铁的妻子龚同轩问李银桥:“你离开主席职位时,主席给你留下了什么话作为纪念?” 李银桥如实回答:“他给了我一首手写的《长征》诗。” 宫同轩很想欣赏。 看完后,他表示要收回来,发表在报纸上,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毛主席的手迹。 李银桥虽然很不情愿,但碍于面子,还是答应了。 不久,《长征》这首诗首次在省级报纸上发表。 后来,李银桥惊讶地发现,送回来的《长征》诗的“笔迹”竟然是复制品! 判断的依据是,原件背面有中央领导和郭沫若的签名,而退回的“笔迹”却没有。 李银桥意识到问题严重,于是一再追问要原笔迹,但没有结果。 当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夺回笔迹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不久,李银桥被叛军囚禁。 其中一项“罪名”是未经许可以手写形式出版毛主席的《长征》诗词,收取稿费。 毛泽东曾来到天津,关切地询问李银桥的情况。 时任天津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的谢学功详细报告了李银桥的“严重”问题,但毛泽东只是一笑置之,并限期释放了他。 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李银桥的工作也几经变动:先是从天津调回北京担任人政局人民大会堂副局长,后又调到公安部保安兼老干部局副局长。 由于工作繁忙,他不得不暂时搁置寻找笔迹的工作。 1989年李银桥退休后,尝试多种方法寻找毛泽东笔迹下落,但无果。 这件兼具政治和艺术意义的无价国宝,命运仍不得而知。 4.如何修改? 自1937年王甫石编印的《外国记者印象西北》首次出版以来,《齐鲁·长征》已多次出版,毛泽东一生也多次手写这首诗。 不同刊物的众多版本以及毛泽东手迹的具体文字,与1957年1月《诗刊》正式出版的《七条规:长征》定稿相比,存在不少差异: 红军不惧艰难远征; 万水千山只是闲置。 五脊蜿蜒,波涛汹涌, 乌蒙是雄伟(庞薄)的行走泥丸。 金黄的沙水(波浪)拍打着云彩和悬崖(悬岩)温暖, 大渡桥的横铁索是冷的。 更(最)幸福的是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去后(一旦过去),皆大欢喜。 “一首好诗,修改百遍不厌其烦”。 毛泽东反复提炼长征诗词,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诗词轶事。 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变化。 但毛泽东本人解释了其中一项修改。 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批《毛主席诗十九首》标题:“水排:改成郎排。这是一个不熟的朋友建议的。他说:别写诗了,没关系。”如果其中有两个“lang”字符。” 毛泽东所说的“未知的朋友”,指的是山西大学历史系的罗元振教授。 罗元振先生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日本历史。 他也是一位喜爱中国诗歌的学者,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解放初期,罗元振反复背诵《七韵长征》时,发现第三句《五脊蜿蜒细波》中已经出现了“波”字,出现了“波”字。第五句“金沙浪拍崖暖”中又出现了“浪”字,显得重复,不符合韵律诗的规则。 最好把最后一个“浪”字改成“水”字。 于是,1952年元旦,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祝贺他新年,并谈到了他对毛泽东诗词的喜爱和修改建议。 毛泽东看了这封信后,觉得这个意见很好,并于1952年1月9日亲自给罗元振写了回信: 袁震先生: 1月1日收到你的来信,谢谢你的好意。 这次。 顺松 教我! 毛泽东 1 月 9 日 1957年毛泽东的《七韵长征》在《诗刊》上发表时,罗元桢的意见被采纳,将“郎派”改为“水派”。 1958年12月,毛泽东评论了由文化遗物出版社印刷的大型特征版本的“毛毛主席诗歌”:“三军:红军是第一军,第二军,第二军,第二军,第二军,第四军。这不是海军,军队和空军,也不是三军。古代王朝的三军是上军,中军和下军。” 1963年1月,毛泽东还应英语版本的《毛主义诗歌主席》的翻译要求在他的诗歌中提供了一些口头解释。 他对“这五山蜿蜒曲折,海浪滚动,狼and雄伟,泥球正在移动”的解释: ” 当时,“人民解放军的文学与艺术”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七个规则:长游行”的研究的文章,并认为“五个山脉蜿蜒曲折,海浪滚滚,而狼则是雄伟的泥药丸“体现了移动战的想法。 当毛泽东了解到这一点时,他笑着说:“我看不到移动战的想法。” 快速报名 学生姓名 意向学校 意向专业 联系方式 请输入正确的电话号码 或许你还想看: (干货)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名词解释!!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七律·长征》背后的故事 高考志愿填报:全国甲卷和乙卷的区别是什么? 点赞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上一篇 高考志愿填报:全国甲卷和乙卷的区别是什么? 下一篇 (干货)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名词解释!! 大家都在看 (干货)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的名词解释!!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文化产业行政管理组织:就是依法建立的政府管理文化的机构和职能体系。一般而言,文化行政管理组织是政府文化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总称 艺考知识 2024-02-29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七律·长征》背后的故事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流传甚广。毛泽东史诗般地再现了万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红军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而 艺考知识 2024-02-29 高考志愿填报:全国甲卷和乙卷的区别是什么? 先说明一下什么叫乙卷和甲卷省区。我国有4种全国试卷,两种是针对传统文理分科的;还有两种是针对新高考的。还有几个省份是自主命题的,像北京、上海等。传统文理分科的试卷有两种 艺考知识 2024-02-29 长征,壮美的史诗——一谈|一图看懂 长征,壮美的史诗|一谈@君文教育长征时期,毛主席创作了《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等多首诗词。 艺考知识 2024-02-29 中秋节的由来50字简单又精确早在汉代盛行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艺考知识 2024-02-28 初中英语:欲盖弥彰的近义词、反义词大全 汉语的和谐与凝练之美,在近义词和反义词中体会的淋漓尽致,既有形神兼备,又有风骨各异 ,那么, 欲盖弥彰的近义词是什么?欲盖弥彰的反义词又是什么呢?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欲 艺考知识 2024-02-28 福建两所高校2017-2018文科排名具体榜单公布! 2017年文科切线是380分。以下是福建二本大学排名文科2017-2018具体榜单,根据历年文科二本录取平均分,包含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的一本大学。 艺考知识 2024-02-28 河南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发3000个红包为高考生加油 近日,河南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姚银秀4日走进高三教室,把一份份承载着母校对高三学子美好祝愿的红包,分别送到3000多名高三学子手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 艺考知识 2024-02-28 理科生400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急)? 大学路为您提供400分左右的理科大学 理科生400分左右能上什么大学(急)相关内容,另有高考升学、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卫校等教育教学资源和信息等内容,敬请关注。 艺考知识 2024-02-28 (每日一题)中学数学切割线定理演示教具设计 中学数学切割线定理演示教具的制作方法【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学数学切割线定理演示教具,其特征是:在圆形滑槽中心线切线方向安装带刻度的直线滑槽 艺考知识 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