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连理工大学:实力与争议并存 chanong 编辑说 除了医学,中南大学的冶金、矿业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也非常不错,毕竟当初的中南工业大学,也是妥妥的211高校。大连理工大学,是四大工学院之一,王牌专业是力学、机械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揭秘大连理工大学:实力与争议并存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除了医学,中南大学的冶金、矿业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也非常不错,毕竟当初的中南工业大学,也是妥妥的211高校。 大连理工大学,是四大工学院之一,王牌专业是力学、机械、化工。 那么,放弃中南大学,选择大连理工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我是2020年从安徽考到的大工,总的来说大工在安徽招生的生源一直还可以,我当时高考的时候大工分数是跟西电、哈威差不多的,不过有区别在于2017-2022年之间,大工的分数线一直是在往下跌的,2023年才开始有所好转。 刚刚说的两个学校其实分数线是一直在涨的(至少我报考的时候感觉是这样),其实也很能理解,至少在我呆的这几年里,学校的转变还是很大的。 在2020-2022年,当时学校的管理政策确实不尽人意,主要突出的有几条吧: 1 .后勤问题供应不足。 这主要有这几个因素吧:饮食、洗浴、空调。 饮食:这个其实我周围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不好吃的,就是尽管大工经常搞一些厨师交流、饮食节这样的活动,但是整体差强人意,我现在其实觉得还行,没有特别难吃,但也不至于很好吃。 外卖与出去吃饭其实也都可以,没有那么多束缚。 洗浴:这个其实已经很好解决了,我在2020-2022年间,基本上需要去公共浴室洗澡,从4楼下楼,提着篮子去浴室。 夏天的话.回来基本上也出汗了,冬天的话,有时候下着大雪还得出去。 3年时间其实都习惯了,后来2023年暑假每栋楼装上浴室,才发现真好。 空调:这个是东北学校的通病了,早些年大工还算好一些,毕竟大工靠海,在沈阳、哈尔滨最高温度38、39度左右的时候,大连仍然能保持30度的最高气温。 这也是大工不愿意装空调的原因,但是其实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连的夏天甚至有点冷,出门需要带上外套。 但是学生宿舍是一个密闭、墙体厚的一个地方,在外面温度20度的时候,室内甚至能达到35度,学校对此的解决方法是给予长明电,可以扇小风扇,但是夏天9-10月依然很热。 我其实理解校领导的决定啦,这个对于大部分大工的普通本科生,暑假并无留校科研需求,需要用空调的时间可能也只有1个月,性价比真的不高。 但是2024年学校确实给每个寝室装了空调,而且和最初2022年哈工大或者上海的一些学校不同,所有空调是学校出资,学生是无需购买的。 其实我觉得是很可圈可点的,毕竟新校长上任以来,确实大工焕然一新,所提出的“幸福大工”也确实不是说说口号,也确实落到了实处。 就从学生饮食方面:在2023年之前,学校里只有蜜雪冰城和一些非连锁饮料店,但这些问题在2023年都已经解决,目前学校里有2家罗森(其中一家24小时营业)、一家蜜雪冰城、一家700CC、一家霸王茶姬、一家瑞幸咖啡、两家库迪咖啡、一家甜啦啦,甚至新修的凌水湖边的小楼还有一家100pizza店,不管怎么说,引入了连锁的企业,对于校内饮食是有一定的竞争力了,也能促进校内餐饮定价合理和进步。 大工其实活动挺多的,每年的a +级赛事很多,主要有开学典礼、嘉年华(各个社团会摆摊位做活动)、国际多民族交流日、科技展览、枫兰杯(演出)、文明杯(辩论比赛)、话剧表演、新年音乐节、草地音乐节等。 文明杯还会请一些奇葩说的选手作为评委、同时一些讲堂会请一些院士、奥运冠军做讲座,不过演艺圈很久没有人来了,去年2023年马伯庸来开过一次写作课,明星来大工的是真的少。 但是这可能也与大工的务实作风很像,大工很不会宣传自己,在招生方面是,在对外交流也是。 很明显的是我记得一件事:我参加的科创比赛比较多,比如互联网+、挑战杯。 这类比赛可能高中生也不太熟悉,但是我相信参加过的人都和我深有同感,因为这些比赛需要专利、软著,很难是由本科生做出来的,基本是硕博团队的成果,离谱到什么程度呢? 大概就是院士冠名、诺奖推荐、十几个论文、十几个软著。 给我们做培训的外校老师说,你们可以像XX学校一样,一块钱转让专利给学生,让学生参加这样的比赛。 但是大工基本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说实话,大连理工的科研能力远超其录取分数线,三大奖都拿了不少,但是对于挑战杯、互联网+往往成绩差强人意,去年学校下了硬指标,才获得挑战杯的优胜奖,可能确实老师们也不想把心思花到包装自己上面。 不过也算好事,毕竟这些奖落到本科生头上含金还很大的,对未来求职、升学也有很大帮助,学校开始重视这些,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 最后将这些生活、竞赛说完,最后说一下教学吧。 其实这些都很主观,我毕竟没去过其他学校念过书,但是大工对于本科生教学方面获得的奖项还是挺多的,印象中排进了全国7、8的位置(仅仅是授课方面),我在大工的这段时间,其实课程还是有认真去听的,大部分的老师都很好,有问题也会跟你认真探讨,对于一些专业课,有的老师晚上11:30了还在跟我讲题目,不论水平怎么样吧,我觉得至少大工的教学老师都是认真负责的。 但是怎么说呢,大学太大了,大到很多方向都想尝试,实际上以我现在来看,最终只会选择一个方向,或者依托一个小团体。 有的人加入校团委组织部,在学生工作方面付出三年时光,目的就是未来走公务员或者国企的; 有些学姐家庭比较富裕,什么活动(舞蹈、社团、团委)都加入一遍,最后出国留学,大四结婚,人生过得很精彩的; 有的同届同学,两耳不闻窗外事,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四年时间一直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最后保研去北大工学院的。 我是在夸大工出路好吗? 其实不是,任何学校都有好的学生和出路较差的学生,我身边依旧也有目前留级每天浑浑噩噩的,但是只能说出路太多了,如果一直在十字路口徘徊,最后只能事与愿违。 那些做到极致的人我印象当然特别深,但是每个人都只能走自己的路,大学能提供给你发展的资源就足够了,当自己不主动获取这些资源,而最后怨天尤人时,真的也不知道怎么说了。 ”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大多数是理工科同学,我是文科生。 有很多热爱学习的同学,上自习上自习上自习。 有很多经常参加活动的同学,行为积分,是这么个词吧? 作为理工科学校,大工没有很强的文科师资,但还是有让一届又一届学生念念不忘的老师,比如张旭泉老师。 学校里的活动蛮多,西山一条街每天都很热闹,质量参差不齐。 形式主义的事儿不少,出观众,第二课堂。 讲座、演出肯定不能和北上广江浙比,不过也不错了。 在学校里能经常参加近且免费的文艺活动还是很幸福的。 校园景色什么的其实就那样,在校期间的摄影爱好者表示能拍的并不多,春天一窝蜂出去拍花,秋天一窝蜂拍黄叶。 学校建筑较为朴实,风景和南大/厦大/武大什么的不能比。 扯的有点远,言归正传,作为心思活络的文科生,在理工科为主的大工,就读体验并不那么愉快。 但最感谢学校的也就是这点,它用自己可爱的保守和固执构建了一个不同于整个社会的小世界,所谓“象牙塔””。 和光怪陆离的世界相比,大工也算得上一方净土了吧。 在这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学生被默认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主业上。 如果能一辈子保持这种在校的状态,也是很美好的事情啊。 ” 你们觉得呢 大连理工大学怎么样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UT)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理工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被誉为“中国工程师的摇篮”。 历史沿革 创立背景:学校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 发展历程:2001年启动建设凌水主校区,2013年设立盘锦校区,形成“一校两地三区”办学格局。 学科实力 优势学科:以工科见长,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为国家重点学科。 科研平台: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精细化工、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以及多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双一流学科: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第二轮新增)。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近4500人,其中两院院士15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百余人。 多位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等荣誉。 校区与校园环境 主校区:位于大连市凌水河畔,依山傍海,环境优美,被誉为“北方最美校园之一”。 盘锦校区:2013年启用,侧重海洋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 开发区校区: 以软件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为主。 设施资源:图书馆藏书丰富,体育馆、艺术中心等文体设施齐全。 国际合作 与全球40多个国家的20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包括美国加州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 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合办的“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 校园文化 学风: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为校风,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品牌活动:峰岚杯文艺大赛、校园嘉年华、攀登杯科技竞赛等。 体育传统:男篮、女足等运动队在全国大学生联赛中表现突出。 招生与就业 录取分数:在各省理工类录取线常居前列(例如辽宁2023年物理类最低约620分)。 就业率:本科就业率超95%,毕业生多进入华为、一汽、航天科技集团等企业,或赴国内外名校深造。 大连理工以扎实的工科底蕴、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持续为国家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是一所非常值得各位考生报考的高校。 大连理工的五年蜕变:战略转型如何重塑一所老牌工科院校?在中国高校竞速发展的赛道上,大连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大工”)近五年的变化令人瞩目。这所曾以船舶、化工见长的传统工科院校,不仅在国家科技奖榜单上稳居前列,更在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孵化出多个估值超十亿元的科技企业。当人们还在讨论“东北高校是否没落”时,大工却以一连串突破悄然改写着剧本。 战略卡位:把实验室建在国家需求最前沿 2018年,大工教授团队在渤海湾测试新型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时,遭遇了零下2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这个由校企联合研发的项目,最终成功攻克低温焊接技术瓶颈,使我国北方海域风电开发周期缩短了四个月。类似的场景,已成为这所高校的科研常态。 过去五年,大工最显著的转变,在于将学科优势与国家战略深度捆绑。当“海洋强国”战略提出时,其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立即调整方向,集中攻关深海油气装备;在“双碳”目标确立前两年,化工学院就已布局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这种超前卡位的敏锐度,让该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获批项目数五年增长三倍。 这种战略意识不仅体现在科研层面。2019年,大工作出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裁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8个专业,将腾出的资源投向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当时有教师质疑“自断臂膀”,但随后的发展印证了决策的前瞻性——2022年,该校自主研发的极紫外光刻胶通过验收,成为打破国外垄断的关键一环。 机制破冰:给“工科大脑”装上创新引擎 在校园东南角,一栋不起眼的灰色建筑里,40岁的张教授团队正在调试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这个成立仅三年的实验室,拥有自主采购设备、聘用博士后甚至决定成果转化的权利。“学校给我们‘特区政策’,论文考核周期延长到六年。”张教授说。这正是大工近年推行的“学科特区”制度——对重点领域实行“一院一策”,允许“十年磨一剑”。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管理体系。2019年起,科研团队负责人获得经费自主支配权,报销流程从三个月压缩至三天;2021年推出的“科学家合伙人”计划,让教授能够以技术入股校企联合实验室。这些打破高校常规的举措,使得该校技术转让合同额在五年间从2.6亿元跃升至7.3亿元。 但改革并非没有代价。实行“非升即走”的青年教师聘用制后,2022年有14%的新聘教师未通过考核。一位离职教师坦言:“压力确实大,但留下的团队战斗力明显提升。”这种“精英化”导向,使该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率上始终保持全国前五。 在地突围:扎根东北的“逆势生长” 在东北人才外流的大背景下,大工却呈现出特殊的人才“虹吸效应”。吸引他们的不仅是科研条件,还有学校与大连重工共建的中试基地——“这里能直接看到技术变成产品”。 这种“产学研用”的深度耦合,成为破解地域困境的关键。通过与一重、沈鼓等东北老牌企业建立23个联合研究院,大工将传统工科优势转化为产业升级推力。2022年,由该校技术支持的国产首艘大型邮轮下水,其推进系统性能参数超过欧洲同类产品。 但隐忧依然存在。尽管学校努力推进校地融合,毕业生留辽就业率仍不足35%。一位机械工程博士生的话颇具代表性:“我们开发的深海机器人技术,在南方能拿到十倍于本地的产业化支持。”如何让更多科研成果在东北扎根,仍是待解的难题。 未来之战:在变革中寻找平衡点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大工正面临更复杂的挑战。投入20亿元建设的超算中心,既要支撑人工智能研究,又需服务地方中小企业;筹划中的“黄渤海碳中和示范区”,既要突破零碳科技,也得兼顾渤海湾生态保护。校长郭东明在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或许揭示了这所高校的生存哲学:“我们既要追逐‘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不能放弃‘把论文写在车间里’的传统。”这种务实与理想主义的交织,恰是理解大工五年蜕变的最佳助力 大工的崛起印证了一个道理:区域高校的突围,不能靠简单复制“顶尖高校”路径。当同类院校还在争论“综合化还是特色化”时,它选择将国家战略、地域禀赋、学科传统进行化学反应。这种扎根现实的创新,或许比排行榜上的名次攀升更具启示意义。 用户评论 服从 真的啊!有的朋友说读理大的不好,但我也认识成绩很好的同学就是从那边毕业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_倥絔 我觉得学校怎么样主要看个人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雁過藍天 大连理工大学的名声还是不错的啊,我听说他们的工程专业很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算了吧 很多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缺点,要多了解各种学校的信息才能做出决定。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瓶年的冰泉 我也觉得有些评价太偏激了,“很烂”是不是有点过分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大连理工大学在某些领域确实表现出色,毕竟也是一本重点大学呀。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贝 我朋友说理大的校风非常好,人都很有活力感觉很开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话刺骨 有没有可能是评价标准不一样造成的差异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取向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陌醉生 学校能不能办好关键要看自身师资力量和资源投入。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涟i 我印象中大连理工大学的历史比较悠久,很有底蕴的校风吗?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到你身边 很多高校都在不断发展进步,相信大连理工大学也不例外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我觉得更应该关注的是学校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爱剩女 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很丰富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个人的荒凉 听说理大的科研成果也很不错,对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蔚蓝的天空〃没有我的翅膀 是不是很多大学都有这种褒贬不一的评价呢?毕竟没有完美的地方嘛 。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果控 与其只看标题,不如去看一些更具体的评价和分析信息。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我比较想知道大连理工大学的哪些专业最值得报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坏小子不坏 也许可以去学校网站了解一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在我面前犯贱 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生活氛围怎么样?有没有机会体验一下校园文化?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快速报名 学生姓名 意向学校 意向专业 联系方式 请输入正确的电话号码 或许你还想看: 揭秘大连理工大学:实力与争议并存 在职博士生:是否值得考取?张雪峰观点解析 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比例解析 点赞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上一篇 在职博士生:是否值得考取?张雪峰观点解析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大家都在看 揭秘大连理工大学:实力与争议并存 除了医学,中南大学的冶金、矿业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也非常不错,毕竟当初的中南工业大学,也是妥妥的211高校。大连理工大学,是四大工学院之一,王牌专业是力学、机械 地区新闻 2025-07-04 在职博士生:是否值得考取?张雪峰观点解析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也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主渠道。近期,围绕研究生教育,不少高校开启了一系列改革,无论是学 地区新闻 2025-07-04 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比例解析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 地区新闻 2025-07-04 全方位考研信息平台:探索考研资讯的多途径获取 2.中国研究生招生:考研小白必看的网站之一,每个考研人都必须关注的网站!3.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查询院校库、专业库、专业目录、历年国家线趋势、调剂系统、部分数 地区新闻 2025-07-04 民办本科考研前景分析:了解民办三本保研资格 01个人认为民办学生考研非常难,因为民办大学本身招的学生大部分都是450分以下的就是高考不及格的学生。有这毅力和头脑的话就不至于上民办大学了。0203考研与高考 地区新闻 2025-07-04 大连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拟录取名单公布 21岁的华颖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一名大四学生,今年2月中旬,她突感身体不适,先后到各大医院检查诊疗,于4月8日确诊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继发纤维化、重度贫血。此 地区新闻 2025-07-04 2024年考研时间公布:作业帮权威发布 教育部近日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部署各地各招生单位做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规定》要求,各地各招生单位要坚持以考生 地区新闻 2025-07-04 2017年研究生考试日期详解——考研具体时间一览 鼠:1900、1912、1924、1936、1948、1960、1972、1984、1996、2008、2020等。牛:1901、1913、1925、1937、 地区新闻 2025-07-04 揭秘护理研究生未来方向——读研期间必备技能与规划 可是,近期笔者读到了三联生活周刊关于《40多名护士遭集体解职:三甲医院里,没有编制的大专护士》一文,该文主要介绍的是内蒙古口腔医院将40余名护士集体解职,这些护 地区新闻 2025-07-04 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平台 336艺术基础/831设计史论院校简介吉林艺术学院(JilinUniversityofArts),简称“吉艺”,坐落于“北国春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六大艺术学院 地区新闻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