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从上铺开自西往东看中国
在地图上展开,从西向东看,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发祥地,这四大文明为人类从混乱的原始落后状态走向进步文明状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古巴比伦文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套文字法典、第一套文字(楔形文字),以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古埃及文明创造了雄伟的金字塔、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工具(纸莎草纸)和最早的玻璃技术。
古印度文明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阿拉伯数字和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中华文明虽然是四大文明中最晚出现的,但却后来居上,创造了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四大发明,足以引领人类进入现代社会。
目前,古巴比伦的名称早已消失,埃及、印度、中国三大文明古国在现代国家仍有相应的名称。
然而,在主流历史学家眼中,埃及和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早已失去了直接的继承者。 也就是说,现在的埃及和印度文明只是名义上继承了原来的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 事实上,它们早已面目全非。 事实证明,古代文明与此无关。
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被承认并延续至今的就是中国。
英国著名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客座教授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与西方世界的衰落》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类似于李约瑟问题的历史问题。 :
为什么历史上的四大古国中,只有中国延续至今,而其他三个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呢? 印度和埃及虽然还存在,但为什么只承认中国呢?
(马丁·雅克)
(一)历史长河中消失的三大文明古国
除了华夏文明之外,其他三大文明古国要么被外来种族入侵占领,要么早已改变了面貌,融入了其他种族的文化之中。
古巴比伦文明是三大文明古国中第一个整体灭亡的。 如今,美索不达米亚盆地长期被伊斯兰教统治。
古埃及文明盛行原始多神教信仰,崇拜太阳神和奥西里斯。
(金字塔)
自从受到亚述帝国、亚历山大、罗马帝国的入侵和占领后,埃及文明的背景逐渐转变为希腊文明,埃及这个名字也只是成为了外国帝国名义下的一个行省。
到了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从阿拉伯沙漠席卷北非,埃及文明最后一次改变背景,成为今天的伊斯兰文明。
现在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埃及虽然是主权国家,但与古埃及相比也不过是过客,两者几乎没有继承关系。
古印度文明在历史上多次遭到彻底毁灭。 早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就已经是各种外国征服者的天堂。 从西北出现的异族部落,多次直接杀入印度河、恒河平原,但胜数较少,人数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古印度从未真正同化这些外来入侵者。 不用说,英国人说,早期的莫卧儿帝国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帝国。
古印度文明被形容为“活死人文明”。 它静静地躺在历史的幕后,看着其他文明在自己的领土上一遍又一遍地表演。
(古印度神话人物:幸运女神)
至于现代印度,倒不如说是大英帝国印度支系的继承者。 正是英国殖民者塑造了印度的官僚机构和行政区划,并将英语确立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可以说,没有英国,印度能否统一还是一个问号。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虽然诞生最晚,但却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强大文明。
中国的统一王朝不断延续,从秦朝到清朝都有明显的继承轨迹。
中国文字流传至今,只要稍加训练,就能轻易认出两千多年前的文字。
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即使从血缘上来说,中华文明的传承也是不容置疑的。
(血统高度纯正)
根据最新的分子人类学研究,现代中国人的主要O系基因与7000年前龙山文化人类的基因完全相同。
因此,毫无疑问,在四大文明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
尤其是中华文明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动乱之后,经历了低谷期,在共产党手中重新焕发了生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中华文明的重新崛起与西方的相对衰落形成鲜明对比。 这让很多外国学者疑惑,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能够延续至今?
(二)得天独厚的先天地理优势奠定统一基础
地理条件是任何国家发展的先天性、基础性因素。 四大文明古国基本位于同一维度。 这并不是在寒冷地区或热带地区定居,而是地理条件所起的作用。
(中国地缘政治形势)
中华文明起源于气候适宜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良渚文化),后扩展到珠江流域、辽河流域。
如此大片冷热均匀的河流平原,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广阔的适宜农业耕种的区域,从而为人口的集约再生产和文明的物质积累奠定了基础。
放眼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几乎都需要广阔的耕种平原来发展农业。
美国大平原、印度恒河平原、俄罗斯东欧平原、法国西欧平原等。
当然,仅有平原是不够的。 如果这些平原板块缺乏外部的防护屏障,那么主文明很容易就会因为其他文明的冲击而被毁灭。
例如,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文明就比其他三大文明古国起点更高。 但由于四通八达,又处于四战之地,所以防御起来毫无危险。 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迅速衰落。
中华文明西南有世界屋脊,东南有海洋,南方有茂密的丛林,西北有戈壁滩,北有蒙古高原。 总体来说,是处于一种被笼罩的状态。
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外,其他文明几乎不可能入侵中国。
(长城)
即使到了近代,受限于地理屏障,欧美的入侵也仅限于建立一些殖民据点。 遥远的距离使得不可能像在非洲那样建立完整的殖民地。
由于绵延万里的战略纵深,外部文明的入侵即使能取得暂时的成功,也无法一次性将其全部吃掉。 这给了中华文明“持久战”的时间和空间。
西晋末年,五胡灭华,北方失落,但仍然可以在江南重建东晋,延续文明的血脉。
外有高山深海为障,内有相连。 虽然也有秦岭、南岭、太行山等险峻的山脉,但这些山脉的长度和高度有限,并没有将黄河平原、长江平原、珠江平原等分割成孤立的板块。
总体而言,中华文明内部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这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为后来大一统王朝的资源整合奠定了基础。
(三)包容包容、适应不同时代“版本”自我演化的能力
和谐宽容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之一。
无论是个人层面还是治理层面,和而不同、共荣共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追求的政治理念。
面对外来文化,中华文明并没有像一神论文明那样盲目排斥外来文化。 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视其为己有,为己所用。
(明代《三教图》)
比如佛教从古印度经过南北朝、唐代的演变,通过三教合一成功融入中华文明体系。
直到近代,中华文明仍然能够辨别珍珠,从西方文明中选择马克思主义,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融入中国。
这与西方人所持有的排他性文明观有很大不同。
众所周知,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属性。 它不仅对外发动十字军东征驱逐异端,而且对内部异端进行屠杀,导致数百年不间断的宗教纷争。
(十字军)
近代以后,西方文明演化出的民族国家观念,成为一系列血腥民族战争的思想根源之一。
一战、二战的爆发,与日耳曼民族的扩张主义、民族仇恨、零和博弈思维密不可分。
俗话说:“成家如针挑土,失家如水推沙”。 宗教和种族仇恨引发的频繁战争,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残酷摧毁文明,使过去的积累化为虚无。
例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天主教联军摧毁了被誉为世界欲望之城的君士坦丁堡。 古代传承下来的一大批珍贵文物和经典被一举毁掉,堪称文明的浩劫。
(亨廷顿)
中国的民族国家观与西方狭隘民族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 马丁·雅克说:“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民族国家’,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国家’。”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也提到“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换句话说,中国人民对自身的认同是一种基于文明文化的认同,而不是纯粹的种族主义认同。
正是因为其强大的包容性,历史上任何一个入侵中国大陆的蛮族部落,最终都选择融入多彩的中华文明之中。
北方游牧民族的弯刀战马虽然可以趁着乱世占领中国的核心地区,但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得不向成熟理性的中原官僚体系、优美的诗词、深刻的思想体系低头。
任何一个少数民族,如果不能迅速完成中国化,就不可能在中国土地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这就是所谓的“葫芦一百年无缘”。
同时,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并不是静止的、自足的。 它具有在不同时代自我进化的能力,适应不同时代的版本。
(周公)
西周时期,周公建立了封建宗法礼乐制度,以先进的礼乐文明取代了殷商落后的人祭制度。
秦王朝横扫六合,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只尊儒,外儒内法,修复了秦朝重法家的漏洞。
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大量中下层人士进入统治阶层,宗族政治趋于终结。
宋代完成了儒、释、道三教的统一,中华文明的思想体系达到了完善。
清朝彻底巩固了统一制度。 塞外的内亚草原文明与关内的农耕文明齐头并进,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满汉蒙藏多元帝国。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华文明积极应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再次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自我更新能力。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数百年走过的道路,并在21世纪迎来了全面复兴的时刻。
(科举考试)
结论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几千年来,中国人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更成功地团结了数亿人民。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本土文明中展现出独特的韧性和包容性。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华文明一定会再次登上世界之巅!
大家都在看

41年来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寻找属于你我的高考记忆

四大文明古国:从上铺开自西往东看中国

北京英语口语中考成绩查询查询北京中考听力成绩可以下载

2019年高考结束,毛坦厂中学复读一年要花多少钱?

四大文明古国唯一五千年来文明国度,至今仍无人知

高考志愿填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三所院校推荐

2023年立春农历时间十四立春各地民俗(22点58分)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每日一练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记宜春学院爱女刘沈珊同学金榜题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