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农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为优势、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 学校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 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江西工业学堂,1908年更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校。 本科教育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2年成立江西农学院。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本部,1968年更名为江西农学院。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1969年,江西农学院与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1980年11月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总面积16000亩; 设有17个学院,开设59个本科专业; 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21个。 设有专业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 现有在职教职工1859人,全日制在校生24988人。
学校溯源
1905年,江西农工商矿总局和教务处拟在农业试验场创办江西工业学校,招收学生100余人。 最初提供普通课程,很快改为高级预科课程。 付春官任总经理,龙忠松任监事。
国立中正大学
1907年,江西工业学校更名为江西高等农学堂,江西农业教育就从这里开始。
1912年,江西高等农业学校与高等林业学校合并,更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校,后更名为高等农林学校。
1914年,江西高等农林职业学校改为江西公立农业职业学校。
国立中正大学校长、植物学家——胡先苏
1927年,中山大学在江西成立,江西公立农学院并入该校,成为其农业系。 不久学校停办,更名为江西省农学院。
1932年,江西省立农学院因建制秩序不一致、经费缺乏而停办。
1940年10月31日,国立中正大学在太和杏岭举行开学典礼。 学校设立文学院、农学院、工学院。 农学院设立农学系、林业系、畜牧兽医系。 任命周士禄为农学院院长。 。
1943年,开始筹建恢复江西省立农学院。
1949年,农学院一部分并入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另一部分成立江西南昌农学院。
早些年
1949年9月,原国立中正大学由新建县望城港迁至南昌市彭家桥。 更名为南昌大学,下设农学院,院长杨维一。 不久,江西农学院部分并入农学院,下设农学、林学、畜牧学。 兽医学3系列。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进行改组。 南昌大学农学院农学、兽医专业与广西、湖南、河南三所农学院兽医专业以及江西南昌农学院、江西兽医学院农学系合并。 江西农学院位于南昌市莲塘五农岗,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一教授担任院长。 农学院设有农学、兽医两个系和农学与兽医技术系(二级)。
1954年,在农牧两条线合并扩建的基础上,建立了实习农场。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1958年9月1日增设园艺系和农业机械系两个系。
1958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成立。 主校区位于南昌市郊区,以专科学校为主,分校区分布在江西省各地,以中专和初级技工学校为主。
1962年,江西农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文化大革命的灾难
1968年10月,江西农学院撤销,并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本部。 大部分教职员工分批下放到宜春各县农村。 农学院实习农场由南昌县接管,后并入莲塘垦区。 场地。
中共普通校园文艺60-64班(一)毕业照
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同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本部恢复招收研究生。
改革开放
1980年5月,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中共总支部脱钩。 主校区将命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一所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 是江西省一所综合性高等农业院校。
江西农业大学隆重举行纪念建校110周年暨本科办学75周年庆典
1980年11月20日,经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2003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获得高等学校在职教师和中等职业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3年1月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2015年12月,国家林业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江西农业大学协议。
2016年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签署共建江西农业大学协议。
2017年12月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大学。
系专业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59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育、艺术等9个门类。
学院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85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以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80人,以井冈学者特聘教授为代表的省部级人才235人。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9个; 省级教学团队7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魏辅文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黄鲁生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黄禄生、黄继坤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黄鲁生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郭晓敏、何浩华、任军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任军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任军、曾志江、丁能水、黄鲁生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候选人:任军、丁能水、黄鲁生等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志江、丁能水、黄鲁生等。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黄鲁生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黄路生、曲明仁、曾志江、周秋白
国家级教学名师:杜天真、郭晓敏
全国优秀教师:曾志江
国家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黄鲁生
省“甘坡人才555工程”人选:黄路生、任军、刘军、朱军、张绍武、曲明仁、万秀峰、丁能水、曾志江、陈聪英、刘元秋等。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教学团队(批准年份:2007年)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农业产业组织与农业经营管理教学团队(批准年份:2008)、动物营养教学团队(批准年份:2008)、农业昆虫与病虫害防治教学团队(批准年份:2008)、土地资源管理教学团队(批准年份:2008年)、农作物栽培与耕作教学团队(批准年份:2010年)、农产品储藏与加工教学团队(批准年份:201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现代大众化教学团队(批准年份:2010年) :2010)。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4个在江西省。 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教学建设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个、省级综合专业改革试点项目6个拥有教育部农业科教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工程1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7门。 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动物学(2007年批准年份)、农业科学(2007年批准年份)、林学(2008年批准年份)、农林经济管理(2009年批准年份)、生物工程(批准年份:2010)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动物科学(批准年份:2013年)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动物科学(批准年份:2014年)、林学(批准年份:2014年)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年份:2008年)、动物生产与疾病预防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批准年份:2013年)
教育部农业科教人才培养基地(1个):江西农业大学高安市肉牛牦牛农业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批准年份:2012年)
省级特色专业(9个):食品科学与工程(2008年获批)、园艺学(2008年获批)、软件工程(2008年获批)、兽医学(2008年获批)、园艺学(2008年获批)批准年份:2010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批准年份:2010年)、土地资源管理(批准年份:2010年)、生物技术(批准年份:2010年)、英语(批准年份:2010年)
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食品科学与工程(2012年批准年份)、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013年批准年份)、农业水利工程(2014年批准年份)
省级优秀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个):农业科学(批准年份:2013年)、动物科学(批准年份:2014年)、林学(批准年份:2014年)、园艺(批准年份:2014年) 2014年)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农业科学(批准年份:2012年)、林学(批准年份:2012年)、动物科学(批准年份:2013年)、农林经济管理(批准年份:2012年)、土地资源管理(批准年份:2014年)、生物工程(批准年份:2014年)
高新技术农业实验田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年份:2005年)、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年份:2006年)、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年份:2007年)、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年份:2008年)、动物生产与疾病预防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年份:2008年)、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年份:2008年) 批准年份:2009年)、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批准年份:2009年)
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4个):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批准年份:2009年)、动物遗传育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批准年份:2009年)、植物生产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批准年份:2011年)、开放式体验式培训林业基层应用型人才创新实验区(批准年份:2011年)
省级精品课程(17门):林学(2003年批准年份)、动物生殖学(2003年批准年份)、经济学原理(2003年批准年份)、微生物学(2003年批准年份:2003年)、C语言编程(批准年份:2003年)、农业气象(批准年份:2003年)、环境监测(批准年份:2003年)、经济林种植(批准年份:2009年)、数字逻辑(批准年份:2009年)、政治经济学原理(批准年份:2009年)、土地利用规划(批准年份:2009年)、生物分离工程(批准年份:2009年)、农业植物病理学(批准年份:2009年)、动物流行病学(批准年份:2011年)、畜牧产品加工(批准年份:2011年)、电气电子技术(批准年份:2011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批准年份:2011年)
截至2017年9月,学校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27项;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1篇,江西省优秀博士论文10篇,江西省优秀硕士论文40篇。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177项; 在全国优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授予农业推广全国优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篇、兽医学全国优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篇、国家林业专业硕士学位论文1篇。 优秀论文; 2名研究生荣获“2013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和“2013江西省大学生风云人物”入围奖,1名研究生荣获“大北农杯”首届全国农林学院研究生奖 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名研究生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兽医”称号。
荣誉表彰
2020年1月入选“江西省政府第十六届文明单位”公示名单。
2021年1月17日,江西农业大学团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
2021年11月入选江西省第二批文明校园候选名单公示。
研究机构
截至2022年1月,学校建立了江西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中心)。 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后备团队、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41个; 拥有全省唯一的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拥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智库6个。 有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黄禄生院士为毕业生授帽
技术合作
2022年9月21日,科技部农村中心与江西省科技厅、江西农业大学等13家协作单位签署了“100+N农村”建设合作备忘录“开放协同创新体系。
科研成果
2022年4月,学院在《自然》()上发表了江西农业大学生猪遗传改良与育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黄路生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长文。 这是江西省乃至全国畜牧业领域的首个“”。 发表研究论文。
截至2018年9月,“十二五”以来,学校共获得各级科技奖励9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及二等奖5名。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6月,“十一五”期间,学校已签订校县(市)科技合作协议12项,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7个,先后推广水稻、棉花、牧草、蔬菜、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拥有西瓜等30多个优良品种和大量现代农业技术; 进入“十二五”以来,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1项。
2007年,江西农业大学晚稻新组合“赣新688”超级稻通过农业部超级稻认证; 2011年,江西农业大学选育的杂交晚稻新组合“五丰优T025”被确认为国家超级稻。
学术资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主要栏目有作物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 是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期刊。 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精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同时还有《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 Pre-》(BA))、英国《 》(ZR)、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学中心》(CABI)等收录期刊,并荣获第二届国家百种重点期刊期刊奖,中华期刊方阵双百强期刊,2006年、2008年、2010年连续三年入选中国高校顶尖科技期刊之一。
农林经济与管理学报
《农林经济与管理》杂志主要刊登农林经济政策和理论,反映农林经济与管理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成果,旨在展示理论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社会。学科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由江西省教育厅主办,江西农业大学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学术支持,双月刊出版。 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版)、CSSCI扩展版(2014-2015、2019-2020)来源期刊、RCCSE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AMI来源期刊,已被中国人民大学《检索》报刊复印资料》等来源被刊物或数据库收录,2010年、2014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称号。2016年荣获第五届江西省优秀期刊一等奖奖。 2019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会科学期刊称号。
《生物灾害科学》是由江西农业大学主办,江西农业大学、江西昆虫学会、江西农药学会、江西植物病理学会共同主办,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编辑出版的学术专业期刊。 其前身是1978年创刊的《江西植保》,201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生物灾害科学》。 本刊为季刊,以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三种媒体形式出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出版物被《中国期刊网》、《中国核心期刊(精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数据-数字期刊群”等数据库。本刊荣获2016年“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荣誉
截至2020年底,学校拥有纸质图书册江西农业大学怎么样,纸质期刊1401种,电子图书135.1万册,数字资源数据库77个。 拥有自建的江西农业大学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 数据库和其他特殊资源。 [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9月,学校已与江西省80%以上县市建立了战略科技合作关系,推广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 ”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留学生教育,对外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与美国、荷兰、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
精神文化
团结、勤奋、务实、创新
解读:全校师生团结一致,勤奋刻苦学习,用实事求是、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朴实求真的创新精神,为创建中国一流大学、创建中国一流大学而奋斗。 “生命科学领域的江南明珠”。 学校坚持“弘扬和谐文化、传播甘坡文化、引领时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形象识别
校徽包括校徽和校徽。 校徽为长方形徽章,上面写有学校名称,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
校徽
校徽解读:校徽上方标注“江西农业大学”字样; 底部有“1940”字样,代表学校创办时间; 下缘为江西农业大学英文译本。 校徽中央的图案寓意太阳从东方升起,寓意农业大学的崛起。 植物的生根发芽,意味着江西农业大学的蓬勃发展。 土地在下,意味着江农人需要脚踏实地、以农为本。 底部的英文表示学校。 与国际接轨、面向未来,趵突泉意味着注重内修。
校旗为白底红字长方形旗,中央印有校名,左上角为校徽。 校旗尺寸采用国旗2号标准,长240厘米,宽160厘米。
大家都在看

2023年立春的几秒钟,吃什么

江西农业大学——农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

罗马法对英国普通法制度的具体分析

通胜黄历查询2023年平安夜是几月几日

想要填好志愿,首先要做好这10个步骤

教师资格证是全国通用的,也可以跨省报考!

Java程序员培训班价格是怎么样的呢??

2022多地高考成绩落下帷幕,怎么选择院校?

就业前景好的十大专业是什么?有哪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