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试网
全国站

托洛茨基、布哈林与斯大林的分歧主要在哪里?

chanong
2024-02-08 03:56:57
编辑说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讲一讲计划经济的优势,计划经济确实有优势,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28年实行的,到1938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第一:从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平反开始

1988年2月4日,苏联最高法院宣布撤回1938年3月的所谓“右托托派反苏联盟案”。从此,斯大林的反对者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尼夫、李可夫、克里茨基等人都获得平反。 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几十年的仇恨终于恢复了名誉。

那么,让我来看看托洛茨基、布哈林和斯大林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列宁去世后,托洛茨基、布哈林、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被列为俄共(布)主要领导人,他们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 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中国孔子去世后,儒家也分裂为许多流派。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对于三民原则的解释存在诸多分歧。

托洛茨基、布哈林、斯大林虽然有分歧,但他们都是布尔什维克,而不是孟什维克,即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而不是走社会民主党的路线。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从事世界革命的问题。 斯大林认为一个国家有足够的能量就可以建设社会主义,然后进行世界革命,而托洛茨基则主张优先进行世界革命。 1927年10月,托洛茨基因强烈反对斯大林的独裁政策、主张世界革命而被开除党籍并被迫流亡。

布哈林和斯大林有什么区别? 我们应该继续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吗?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允许商品销售、鼓励外资企业发展、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 改革开放初期,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度成为中国人民搞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布哈林重视市场调节作用,主张富农、资本家、企业家和平发展成为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需要进行阶级斗争,而是可以通过经济调节建设社会主义。 俄罗斯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速度应该是缓慢的。 布哈林反对斯大林制定的工业化战略,反对优先发展重工业。 由于布哈林的坚持,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一直持续到1928年。

苏联后来的历史证明,斯大林并不完全正确,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也不完全错误。 为什么?

斯大林主张一国可以建设社会主义,这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包围苏联孤岛。 事实上,美国人与苏联人从来没有真正相处过。 1933年美苏建交以及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苏军事合作实际上是美国人的权宜之计,因为美国人在当时担心德国称霸欧洲,需要苏联遏制德国。 面对资本主义阵营的合围,斯大林采取了什么策略? 反围剿就是变资本主义反围剿为社会主义反围剿。 怎样才能把资本主义围剿转变为社会主义反围剿呢? 那就是允许东欧国家和苏联周边国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 通过工农业的剪刀差,农业为工业积累了资金。 这必然导致苏联农产品(最重要的消费品)长期短缺,进而影响人民生活。 水平长期保持停滞状态。

因此,后来苏联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造成的。

1988年苏联最高法院为布哈林平反,实际上表明苏联要搞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因此,戈尔巴乔夫当时的改革也被视为布哈林思想的复活。

马克思的著作没有讲如何在落后的农业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的著作只讲新经济政策。 因此,我们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就可以搞市场经济。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源泉。

第二:马克思的预言与世界历史发展的真实方向

苏美冷战实际上是苏联制度,具体来说是“一国社会主义论”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 为什么这么说?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应该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实现。 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后,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获得政权,从而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于1858年10月8日写信给恩格斯,他甚至担心欧洲首先实现社会主义后,殖民地(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国家)仍然维持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威胁要扼杀西方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

然而历史的发展却与马克思的预言恰恰相反。 社会主义革命首先是在资本主义最不发达的俄罗斯实现的,而不是在最发达的西欧和北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 1、西方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和组织工会的权利,生活和福利得到改善。 西欧和北美的工人逐渐成为社会改革者而不是革命者。 2、发达国家将社会危机转嫁到欠发达的第三世界。 通过国际贸易的分工,他们把殖民地(第三世界)变成了西方工厂的原材料来源地和所需工业产品的供应商。 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占领产业链最高端,这就形成了所谓的“进口换算逆差趋势”,即原材料和初级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持续走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

因为以上两个原因的存在,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欧美国家的社会越来越稳定,出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剧烈的社会动乱。法国大革命在欧美国家已不复存在。 到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社会革命都发生在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的国家。 例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24年至1927年中国土地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20世纪70年代非洲革命等。

由于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苏俄成为社会主义的“孤岛”,面临资本主义世界的围攻。 我们应该做什么? 托洛茨基主张世界革命,布哈林、斯大林则主张“一国社会主义”。 最终,布哈林和斯大林获胜,托洛茨基失去权力。

“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表明苏联人已经放弃了世界革命,从世界革命中退却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所谓“不完全放弃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是指苏联人仍然通过共产国际积极推动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革命,但这种“世界革命”不再是马克思列宁所说的国际主义,而是已经撤退了。

苏联人既不主张世界革命,又奉行“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最终的结果是他们被资本主义阵营包围了。 这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托派”失势后,苏联人其实又多了一个冲破资本主义阵营围困的机会,那就是发展市场经济。 因为苏联人一旦建立了市场经济,就不可避免地要与欧美国家进行商品交换。 苏联市场与欧美市场交织在一起,美国人想发动冷战也发动不了。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争论始于布哈林与斯大林之间。 俄国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富有冒险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经济政策。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承认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商品买卖,允许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允许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存在。 因为列宁认为,俄罗斯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不可能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阶段。 当然,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也是建立在对以前实行军事共产主义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的。

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实施,但列宁于1924年去世。布哈林和斯大林在是否坚持新经济政策方面存在争议。 最能理解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是布哈林。 哈林主张富农、资本家、企业主和平成长为社会主义,主张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发展社会主义,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

如果布哈林的思想能够得到落实,那么苏联自然不会在1929年发动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也不会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然而,布哈林与斯大林的争论以布哈林的失败而告终。

“一国社会主义论”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必然导致西方阵营的围堵,也必然引发冷战。 二战时期,美苏合作无非是美国人的权宜之计。

三: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的教训不是不改革,而是要改革。 苏联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最佳时期实际上是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年至1982年)。

讨论计划经济,首先要了解计划经济的由来。 计划经济源于对市场经济的批判。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就像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 现代经济学之父是亚当·斯密,他的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国富论》里有句经典的话,“屠夫、酿酒师、面包师不做这些事,因为他们想想我们晚餐吃什么、喝什么;当他们做这些事情时,他们只想到自己的利益。”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安排一切经济活动。

第一个提出计划经济概念的人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 李斯特是德国经济史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 德国经济史学派重视实际现实,反对用数学模型和逻辑推理来构建经济。 研究理论。 亚当·斯密强调市场的作用,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而李斯特则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国内自由贸易。 但贸易保护主义一定要搞国际贸易、外贸贸易,只开放自己的优势部门。 应该说,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德国经济史学派的观点非常符合德国的实际,而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则非常符合英法的实际。 当时德国尚未统一,经济落后于英法。 需要先自强,统一各国关税,然后再对外开放。

李斯特的代表作是《国民政治经济学体系》。 德国和日本后来的工业化进程都受到了他的经济思想的影响。 第一个搞计划经济的人其实是德国的俾斯麦。 政府控制经济,引领经济发展,确实带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崛起。

苏联成立后,计划经济模式达到了顶峰。 计划经济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农业集体化和几个五年计划,苏联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最终被日本超越。

苏联的计划经济其实自始至终都存在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消费品供给长期不足,人民生活水平停滞不前。 这些问题在斯大林时期出现,并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加剧。

苏联计划经济为何难以为继?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说计划经济的优点。 计划经济确实有优势。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28年实施。到1938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此时苏联的钢铁产量仅次于德国和美国,远远超过英国和法国。 苏联工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0%。 苏联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化国家。 为什么一五规划和二五规划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有以下三个原因。 1、苏联本身就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苏联的工业化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画图;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可以通过“剪刀差”积累农业积累,农业可以全力以赴。 支持产业,但在市场经济中就没有这个优势了,因为农民不能低价卖粮; 3. 西欧和北美发生经济危机(大萧条)。

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因1941年苏德战争的爆发而中断。不过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国际局势紧张,苏联人开始集中精力发展军工。 民用工业和军工工业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例如,农用履带拖拉机生产线可改造为生产轻型坦克。 所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给苏联人带来了两种红利。 一是实现了工业化,二是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工业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遭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 战争造成20至3000万人死亡,9.8万个集体农庄被洗劫一空,工厂大量设备被毁。 1945年,苏联开始第四个五年计划,1955年完成第五个五年计划。 这10年里,苏联的经济复苏同样迅速。

1956年,苏联开始实施第六个五年计划。 “第六个五年计划”是在赫鲁晓夫领导下实施的。 这一时期,苏联在高科技领域的成就甚至领先于美国。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一号。 1961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 苏联在“六五”计划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促使赫鲁晓夫在1961年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苏联要在20年内超越美国。 然而,后来的事实却恰恰相反。 到了20世纪7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逐渐放缓甚至停滞。 1981年苏联经济不但没能超越美国,反而被日本追上。 事实上,早在1978年到2006年,日本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苏联经济之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趋于放缓,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和经济内容变得越来越复杂,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已经无法适应这种日益复杂的形势。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是指令型计划经济。 命令是自上而下的命令,过于僵化,缺乏活力。 为什么过于僵化,缺乏活力? 因为人类本身是“无知的”,人类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人为的计划也不可能比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更灵敏。

第四:勃列日涅夫和停滞时代

苏联的经济改革实际上早在赫鲁晓夫时期就开始了。 比如在农业领域,赫鲁晓夫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将集体农庄向国家强制销售的制度改为购买农产品。 鼓励农民经营小块私有土地的制度。 在工业领域,赫鲁晓夫将1.5万家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管理,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管理权限。 与此同时前苏联解体的原因,赫鲁晓夫还于1959年、2001年将美国百事可乐等著名品牌引入苏联。 但赫鲁晓夫的改革是有限的,并没有突破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只是稍微放开了一些权力。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的政策进行了一些反思,并做了有限的修正。 然而,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年至1982年),整个情况发生了变化。 勃列日涅夫 更保守而不是改良主义者。 勃列日涅夫领导下的苏联领导人“认为经济制度的任何变化实际上都是对社会主义原则的背离”。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被历史学家称为“停滞时代”。 苏联的强大仅仅体现在军事上和对东欧国家的控制上,而计划经济下的经济增长率和劳动效率却长期停滞不前。 人们的生活水平根本没有提高。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也有过“改革”,即1965年的苏联经济改革和1979年的苏联经济改革。这两次改革都是由苏联总理柯西金主持的。 不过,这两次改革都没有突破计划经济。 s 框架。 1965年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扩大企业自主权。 1979年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地方主义”对五年计划的影响,完善计划并强化经济机制提供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6年,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通过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报告。 虽然这份报告的主题是“加速战略”,但提出了经济改革问题,而且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改革并不局限于计划经济本身的调整。 随后,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布了《个体劳动法》和《合资企业法》,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来单一的公有制。 《合资企业法》的实施,表明苏联允许外资以合资企业的形式进入苏联。 这是苏联经济改革的重大突破。 这是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以来第一次允许外资和私营经济成分存在。 1987年7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国有企业法》,规定企业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国家将取消指令性规划指标,国家计委不再制定企业详细规划。 生产计划的同时,国家将不再救助那些亏损的企业。 《国有企业法》的颁布,意味着苏联经济体制正在走向市场经济。

然而,戈尔巴乔夫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反,苏联经济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急剧下降。

第五:苏联解体的教训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显然失败了。 先是经济改革失败,然后是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进而导致苏联解体。 然而,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教训不是不改革,而是要改革。

苏联改革开放失败了,但中国改革开放、越南改革开放为何成功? 苏联于192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86年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根深蒂固,带来的弊端已经到了难以恢复的地步。 苏联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难度要大得多。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规划是一只看得见的手。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同时发挥市场和计划的积极作用,而是表现出市场和计划的缺失。 淋漓尽致。

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3年实施,经历了一些波折。 中国的经济改革实际上是从1976年开始的,中国人民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也不过20多年。 该制度在中国根深蒂固,所以改革要顺利得多。

越南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61年实施,但越南战争一直持续到1975年,越南改革开放于1986年开始。因此,越南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没有那么根深蒂固。

苏联的解体当然与苏联经济改革的失败有关。 然而,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并不是改革本身,而是苏联的民族问题。 苏联是一个共和国联邦。 每个共和国都有自己的主要民族。 例如:乌克兰73%的人是乌克兰人,白俄罗斯80%的人是白俄罗斯人,俄罗斯联邦84%的人是俄罗斯人。 人们。 这意味着苏联并不是一个民族大熔炉。 每个民族在不同的联盟共和国中都保持着数量优势。 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的主要民族。 这样的民族布局,如果经济改革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民族分裂。 运动的兴起。 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 立陶宛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国家。 立陶宛给了苏联第一击。 苏联的核心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联盟。 对苏联最后的致命一击是乌克兰。 为什么这么说?

苏联解体前夕,即1991年10月,大部分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 但一些加盟共和国没有举行全民公投,也没有履行脱离苏联的法定程序。 苏联12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仍就是否缔结联盟内主权国家经济共同体条约以及是否签署新的联盟条约存在争论,其中戈尔巴乔夫、苏联领导人俄罗斯联邦和中亚五国认为,某种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可能会导致乌克兰领导人克拉夫丘克坚决反对。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举行全民公投,公开宣布脱离苏联。 至此,新的同盟条约的签订泡汤了,乌克兰人给了苏联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苏联的民族问题与中美完全不同。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社会是一个“种族大熔炉”。 墨西哥人、韩国人、中国人、黑人和德国人生活在美国。 然而,我们很少听到墨西哥人、韩国人、黑人要求独立,因为美国各民族都居住在同一个街区,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地理界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方面,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和小聚居。 中国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中国各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融合,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 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的主要民族,并在加盟共和国内保持数量优势。

因此,苏联在民族问题上并不具备与中美相同的优势。 民族分裂运动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的教训不是不进行改革,而是进行改革,因为苏联的解体并不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造成的。 相反,改革来得太晚了。

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 正如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时所说:“除了恐惧本身,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没有罗斯福的改革,美国就无法走出大萧条。 ,而罗斯福的改革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相反的方向。 罗斯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实行国家计划,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则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引入市场机制。 不过,两人面临的困难是一样的,那就是“除了恐惧本身,没有什么可怕的”。

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实行现代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既有自由主义的成分,也有社会主义的成分。 发达国家都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 因此,我们中国人要发展经济,就必须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 旗帜鲜明,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当前,美国正试图遏制中国。 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能以“反冷战”应对“冷战”,以“遏制”应对“反遏制”。 相反,我们必须保持开放,必须以高度开放的态度应对“遏制”。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学校、专业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仅用于信息展示,不作为择校或选择专业的建议,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低分捡漏985、211等名校,2023届考生有何启示?

低分捡漏985、211等名校,2023届考生有何启示?

其实,名校断档现象几乎年年都有,发生断档后,学校一般为了招够招生计划,会降低投档线,那么当时抱着冲一冲的想法报考此院校的考生就成功“捡漏”,以低分进入了名校。 近几年
2024-02-08
托洛茨基、布哈林与斯大林的分歧主要在哪里?

托洛茨基、布哈林与斯大林的分歧主要在哪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讲一讲计划经济的优势,计划经济确实有优势,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28年实行的,到1938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2024-02-08
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全日制金融硕士招生部分专业课参考书目

上海交通大学2022年全日制金融硕士招生部分专业课参考书目

【上海地区】金融专硕院校概览(15所)文章末尾有上海地区所有院校的详细报考指南链接【上海交通大学】信息总览一、2022年招生信息(1)招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有2个学院招收金融专
2024-02-08
我该考托福还是雅思呢?雅思培训课程也有很多选择

我该考托福还是雅思呢?雅思培训课程也有很多选择

我的水平托福能考多少分?我的水平托福能考多少分?:
2024-02-08
2016年艺考培训费用及收费标准是怎样的呢?

2016年艺考培训费用及收费标准是怎样的呢?

艺考培训一般需要在考试前进行2 - 4个月的培训,费用一般在5000-20000元左右,也有更高的,每个机构收费不同,确切的价格也不一样。以下是关于艺考培训班收费一般多少
2024-02-08
汉朝历代君主 珍视生命,不要把名利看得比生命还重

汉朝历代君主 珍视生命,不要把名利看得比生命还重

汉朝历代君主本章和前面的第十三章就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两章都是为了说明人应该自重自爱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第十三章以宠辱荣患与人的生命作比较,而本章则是以名利和财富与人的生命作比较。
2024-02-08
082024.02黎塘是公办吗?河北72所单招学校排名

082024.02黎塘是公办吗?河北72所单招学校排名

2022华东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含2020-2021历年):今天为大家整理的是华东理工大学2020-2022年录取分数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2-08
美术艺考培训班一般需要多少学费啊?学美术推荐

美术艺考培训班一般需要多少学费啊?学美术推荐

1) 美术艺考培训班一般需要多少学费啊 具体费用根据所在地区和选择学校有所变化。学美术推荐选择华卿画室。画材的消耗是除了学费费用之外最
2024-02-08
中国排名前十的传媒大学,你的母校上榜了吗?

中国排名前十的传媒大学,你的母校上榜了吗?

大学路为您提供中国文化艺术院校排名前十 中国前十名的美院是什么相关内容,另有高考升学、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卫校等教育教学资源和信息等内容,敬请关注。
2024-02-08
30年前苏联为何解体?背后原因竟是这样的

30年前苏联为何解体?背后原因竟是这样的

最后一个原因则是苏联国内工业发展的极度不平衡所导致,要发展军工产业,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就需要大力发展炼钢等重工业,因此苏联重工极度发达,但轻工业却非常萎靡
2024-02-08